央广网北京10月30日消息(记者樊瑞实习生刘子瑶)10月29日,第四届中国IPv6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正式举行。该次大会延续前三届规格高、影响大的特点,以“积厚成势,智启新程”为主题,通过高峰主论坛、成果发布仪式主题分论坛等环节,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和产业协同能力的高水平峰会,促进我国IPv6创新发展。
大会现场,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专家委员会主任邬贺铨院士与副主任钱德沛院士,代表专家委共同发布《中国IPv6发展报告(2025)》,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专家委秘书处秘书长敖立对报告进行解读。
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是必然趋势
报告指出,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是互联网演进升级的必然趋势和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契机,也是网络安全能力强化的迫切需要,对于加快推动网络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加强统筹谋划,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构建良好发展环境。各地区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支持力度,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基础电信、互联网、云服务、网络设备等重点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全面开展IPv6升级改造,加快实现端到端贯通。总的看,我国IPv6发展点面结合深入推进,关键指标快速增长,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位,技术、产业、设施、应用和安全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态势不断向好。
根据报告,IPv6用户规模跨越式增长。截至2025年9月,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达8.65亿,相较于2017年的293万,增长了294倍,在网民中的占比从2017年的0.39%提升至77.02%,位居世界前列。
IPv6基础资源充足
报告显示,IPv6网络流量大幅跃升。截至2025年9月,全国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总流量中IPv6流量占比达34.02%。其中,移动网络IPv6平均流量占比达69.02%,相比2019年底增长近14倍;固定网络IPv6平均流量占比达30.63%,相比2019年底增长近34倍。2023年2月,我国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首次超过50%,实现IPv6流量超越IPv4流量的历史性突破。
报告显示,IPv6地址资源储备充足。截至2025年9月,我国IPv6地址资源总量达71590块(/32),占全球已分配IPv6地址的14.61%,位居世界第二,为未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IPv6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下简称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全国骨干网、城域网和4G网络全面完成IPv6升级改造并开启IPv6承载服务,新建5G网络和千兆光网同步
部署IPv6,面向家庭用户和政企用户的IPv6网络服务能力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截至2025年9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已开通IPv6国际出入口带宽11.32Tbps,相比2019年增长超过100倍。CERNETIPv6国际出入口带宽达80Gbps,相比2020年增长了3倍。
智能体将成推动IPv6创新新起点
中国IPv6发展报告指出,展望“十五五”时期,我国IPv6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普及应用加速推进,创新动能持续增强,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安全防线愈发牢固,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仍将持续快速增长,IPv6作为万物智联时代的基石,赋能各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有力支撑网络强国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专家委员会主任邬贺铨也在会上指出,从生成式大模型到智能体,这是当前AI走向各行各业应用的有效途径,智能体技术成为研发与应用的热点,也将是IPv6创新的新起点。网络大数据为AI应用提供海量训推数据,IPv6相较IPv4的特点使得它更适应智能体的联网应用,“IPv6 for Agent”与“Agent for IPv6”相辅相成,将促进智能体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邬贺铨亦表示,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和新业态新场景(算力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变革,与AI时代的到来形成历史性交汇。智能体化成为互联网新质化的重要标志,以新质生产力引擎为使命发展新质互联网,构建起以数据为中心扁平、智简、绿色、安全的网络,这对IPv6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也为IPv6创新开拓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