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SH601727)$ 上海长三角氢能科技研究院院长张焰峰:氢能全球化合作已成主旋律“现在,我们认为氢不再是能不能,而是用在何处、以何种机制稳定落地的问题。”上海长三角氢能科技研究院院长张焰峰以20年产业老兵的视角,解读了“十五五”规划下氢能产业的发展逻辑。张焰峰谈道,随着全球地缘政治版图重构、国内政策体系完善及产业链成熟,中国氢能正从示范阶段迈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有望在“十五五”期间成为与光伏、新能源汽车并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范围内,已有超65个国家和地区出台氢能战略,覆盖日、韩、美、欧盟及东南亚多国,氢能作为新质生产力已成国际共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球水电解制氢装机容量达2GW,2025年上半年新增超1GW。其中中国占比约65%,并拥有约60%的全球电解槽制造产能,传统厂商与新玩家共同推动行业扩张。张焰峰表示,“虽然清洁低碳氢发展慢于预期,但行业并未‘熄火’,在建项目的规模显著扩大,多项采购长期协议签订,终端应用技术持续进步、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商业化,逐步释放对清洁低碳氢的大规模需求。”近些年来,我国在政策层面的突破为氢能产业松绑。张焰峰谈道,其中两大上位法构建起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战略框架。《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年)》将氢能定位为“未来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此外,2025年1月1日起,氢能正式纳入能源管理体系,适用与LNG同等的法规标准,城市大规模加氢站建设限制得以解除。地方政策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地方政府颁布氢能相关法规556项,较2023年增加100余项,政策重心从“战略布局”转向“落地实施”。与此同时,产业链的成熟度超出市场预期。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氢气产能超5000万吨/年。化石能源制氢仍占氢气供应主导地位。煤制氢产能约2800万吨/年(>50%),天然气制氢产能约1080万吨/年,工业副产氢产能约1070万吨/年(各约20%),电解水制氢产能约50万吨/年截至2024年底,全国各地累计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超600个。已建成产能约12.5万吨/年,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分别约占全国已建成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产能45%和44%。储运环节中,高压储氢、液态储氢、管道运输及远海运输技术均已成熟,“西氢东送”跨省输氢管道等标志性项


◆
◆
发表于 2025-11-22 20:08:54
发布于 江西
深圳能源与上海电气氢能战略合作分析报告:强强联合引领绿色能源新时代
1 合作基础与战略契合度分析
深圳能源集团与上海电气集团的合作源于双方在能源转型领域的高度战略契合。作为中国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两家公司均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积极从传统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2025年11月19日,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与深圳能源集团总裁欧阳绘宇举行会谈,围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产业链协同创新、低碳技术研发应用等深入交换意见,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新阶段。
此次高层会谈体现了双方资源的强互补性。吴磊董事长表示,希望双方充分发挥上海电气的全产业链装备制造能力与深圳能源集团在投资运营、市场开拓方面的优势。欧阳绘宇总裁则指出,期待与上海电气进一步深化构建生态圈,拓展双方合作边界,在核心部件国产化、智慧用能、机器人应用等领域开展联合研发。
从战略时间轴来看,双方合作逐步深入。2025年2月27日,吴磊董事长一行已前往深圳能源集团,与欧阳绘宇总裁围绕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展开交流。更早的2024年8月,双方已签署合作协议,在潮州甘露公司、凤泉公司和东莞樟洋公司揭牌成立三个燃机示范基地,聚焦国产化F级和小F级燃气轮机的科技创新工作。这种层层递进的合作模式,体现了两家企业从具体项目到战略协同的深化过程。
2 全产业链优势互补分析
2.1 上海电气的装备制造与技术优势
上海电气在氢能领域已形成全产业链布局,在“制、储、加、用”四大环节均有“拳头”产品。旗下氢器时代公司自主研发的电解水制氢装置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先后推出了1500标方和2000标方碱性电解槽。2024年6月,上海电气发布新一代碱性电解槽“Z”系列产品,历史性突破10000A/m2电流密度,直流能耗进入3.0时代,制氢综合成本可大幅降低13%。
在应用环节,上海电气同样取得突破性进展。2023年11月,上海电气在大唐海口电厂完成了燃气轮机掺氢测试,实际氢气体积比超过7%,是国内首个已投运的大F级燃气轮机掺氢项目。其自主设计研发的DeNox燃烧器,可以实现最高30%的掺氢水平。这些技术为与深圳能源的合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上海电气的技术创新源于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模式。氢器时代公司仅用半年多时间就推出了新一代碱性电解槽制氢装置,成为国内产氢量最大的电解槽。这种创新效率得益于上海电气“以老带新”的创新模式,通过外派核心员工、共享制造能力、输出风控体系等方式,构建精简高效的研发团队。
2.2 深圳能源的应用场景与资源优势
深圳能源集团作为全国电力行业第一家在中国深圳上市的大型股份制企业,在绿色转型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截至2025年上半年,深圳能源控股装机容量达2531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近76%,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氢能领域,深圳能源已布局多个实质性项目。深能北控公司的“深能鄂托克前旗250MW光伏制氢项目”与“深能鄂托克旗505MW风光制氢一体化合成绿氨项目”已成为行业标杆。这些项目不仅是技术突破的体现,更是绿色能源规模化应用的生动实践,为上海电气的氢能装备提供了大规模应用场景。
深圳能源的另一个显著优势是其国际化布局。欧阳绘宇总裁在会谈中明确表示,可借助深圳能源集团海外布局起步早、基础实的优势,携手上海电气“走出去”,加速海外市场开拓。这一思路实现了“装备+场景”的深度融合,可有效提升产业链协同效能。
3 重点合作领域与协同效应
3.1 技术创新协同
双方合作的核心领域之一是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欧阳绘宇总裁提出,希望依托上海电气装备制造与技术优势,在核心部件国产化、智慧用能、机器人应用等领域开展联合研发。这一思路直指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上海电气在电解槽技术方面已取得显著突破,其“Z”系列碱性电解槽生产1标准立方氢气,最低只需要3.8度电,相比国内正常水平的4.5度电有显著提升。而深圳能源在应用端对设备性能有深刻理解,两家企业合作可将应用需求直接反馈到设备设计与制造环节,实现技术的快速迭代优化。
在标准制定方面,双方合作空间广阔。深圳市已提出建设氢能标准研究、检测试验和安全运营检测3个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氢能领域国际国内标准20项左右的目标。上海电气和深圳能源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可联合推动行业标准建立,引领氢能产业规范发展。
3.2 项目开发协同
双方在具体项目开发上具有高度互补性。深圳能源正在积极推进“十五五”规划,拓展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而上海电气在能源装备制造与技术创新方面成果丰硕,双方合作可实现互利共赢。
在合作模式上,可采取“装备+场景”深度融合的模式。上海电气提供先进的氢能装备,深圳能源提供规模化应用场景,共同打造行业标杆项目。例如,在深圳能源的妈湾电厂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中,可采用上海电气的电解槽技术,实现从示范到商业化运营的突破。
另一个有前景的合作方向是共建“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项目。深圳能源在内蒙古的505MW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已开创全链条闭环模式,结合上海电气在储能方面的技术优势(上海电气输配电集团刚参加了2025国际储能和氢能大会),双方可进一步优化项目设计,提高整体能效与经济性。
表:深圳能源与上海电气氢能领域合作潜力分析
合作领域
上海电气优势
深圳能源优势
协同效应
制氢技术 电解槽技术领先,直流能耗低至3.8kWh/Nm³ H₂ 拥有大型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项目场景 降低绿氢成本,加速商业化应用
储运加注 高压储氢罐、隔膜压缩机技术储备 加氢站建设与运营经验 完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
氢能应用 燃气轮机掺氢技术(最高30%掺氢比) 电厂运营经验与电网连接能力 推动氢能在电力领域规模化应用
国际化拓展 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与系统集成经验 海外布局起步早、基础实 携手“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4 合作前景与战略建议
基于双方资源禀赋和战略方向,深圳能源与上海电气的合作有望在以下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4.1 共建氢能创新平台
建议双方联合成立氢能技术创新中心,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圳市已提出到2025年新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不少于15家的目标。双方可依托这一政策优势,共同投入研发资源,吸引高端人才,在高效电解槽技术、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液态储氢等前沿领域开展合作研究。
创新平台可采用“需求导向、联合开发、成果共享”的运营模式。深圳能源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提出技术需求,上海电气发挥装备制造优势进行技术开发,成果双方共享并优先在深圳能源项目中应用。这种模式可有效解决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脱节的问题,加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4.2 打造国际化示范项目
双方可合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杆项目。深圳能源集团正在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雅苒国际等国际公司围绕绿氨全链条开展务实洽谈。结合上海电气的装备优势,双方可在深圳、内蒙古等地共建“氢能产业园”,集成可再生能源制氢、氢储运、氢能发电等全链条技术,展示中国氢能技术的先进性与可靠性。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深圳能源已拥有近200家氢能产业链相关主体,自主创新能力居全国领先地位。双方可联合深圳市氢能企业,承接国家级重大示范工程,如“氢进万家”或“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示范区”等项目,推动氢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4.3 创新商业模式与合作机制
为推动合作深入开展,双方可探索创新商业模式与合作机制。例如,可共同发起设立氢能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于产业链上下游创新企业,完善产业生态。在具体项目层面,可采用“项目公司”模式,双方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一带一路”市场拓展方面,可采用“装备+工程+运营”的联合出海模式。深圳能源负责项目投资和运营,上海电气提供核心装备和工程服务,形成完整解决方案,共同开拓国际市场。这种模式既能够发挥各自优势,又能降低海外项目风险,提高成功率。
5 总结与展望
深圳能源与上海电气的合作代表了能源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装备制造企业与能源运营商深度融合,共同推动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这种合作有利于加速氢能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推动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随着合作的深入,双方有望成为推动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两家企业可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氢能技术与产业体系,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在国际氢能市场展现中国技术的竞争力。
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深圳能源与上海电气作为国有企业,肩负着推动能源转型的国家使命。双方合作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更将通过示范效应带动整个产业链进步,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