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海电气集团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党委工作报告中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将聚焦技术引领、绿色转型、全球布局三大战略方向,打造若干国家级实验室与联合创新平台,构建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体系,推动“AI+高端制造”深度融合,稳妥推进国际化战略,形成“技术—产业—生态”三位一体的全球竞争力。
曾几何时,人们印象中坐拥闵行“四大金刚”的上海电气已经悄然转身。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上海电气正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优化自身产业布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努力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交出一份“电气答卷”。
优化布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10月7日,一则核物理界的重磅消息传出,由上海电气和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环向场(TF)磁体线圈盒正式交付。这标志着CRAF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进展,是我国聚变领域高端装备产业能级提升的重要里程碑。
这座CRAFT TF线圈盒高21米,宽12米,重达400吨,是目前全球尺寸最大的环向场磁体线圈盒,整体尺寸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同类部件的1.2倍以上,成功攻克多项关键技术。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强调,推动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近年来,上海电气坚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优化产业布局,聚焦主责主业,加快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
在服务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面,上海电气助力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工业燃气轮机样机总装下线并成功点火,并且实现了核电装备具备核岛、常规岛及仪控设备等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制造能力,推动传统能源设备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上海电气全面布局液流储能、锂电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熔盐储热等多元储能技术路线。同时,聚焦“制、储、加、用”形成氢能全产业链业务布局,全国首个规模化风电耦合生物质制绿色甲醇示范工程成功投产。
在工业装备方面,上海电气深度参与国产大飞机战略,承接C919、C929关键环节装配项目及数字化航空发动机装配生产线,助力大飞机事业发展;依托国家重大专项,推进工业母机转型升级,实现高端磨床国产化替代;加强自主可控的软件平台建设,构建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加快“AI+高端装备”、具身机器人、数字化转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在工业基础件方面,上海电气完成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首台套交付,实现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全套透平叶片的研制和交付,在航空航天、医疗、轨道交通等高端轴承及核心部件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求贤若渴打造科技人才队伍
今年年中,上海电气一则面向全球招聘的帖子引发广泛关注。在这则招聘启事中,上海电气提供了包括国内、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覆盖全球的工作岗位,并提供一人一薪,具有竞争力的薪资方案。
广招贤士、求贤若渴的态度背后,是企业在快速转型发展中对科技和人才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上海电气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达25.46亿元,同比增长9.4%,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为4.7%,新兴及未来领域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39.5%。
科研发展提速需要大量人才来支撑。近几年,上海电气一直将人才视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努力打造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全面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通过打造特色人才评价体系,上海电气建立了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考核机制,试点“揭榜挂帅”科研攻关模式,健全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分配制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成功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有力支撑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此外,上海电气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深化“三能机制”,明确“下”的标准,畅通退出通道,对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严格执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形成了良好发展局面,激发员工内生动力,培养更多产业领军人物、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大国工匠队伍。
近年来,上海电气已成功引进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80余人,联合知名高校培养工程硕博78人,荣获国家级人才奖项37人次、上海市级奖项192人次,并培育出一支“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集团班子专业化、年轻化,班子平均年龄下降明显,“70后”占比大幅提升,形成了年龄梯次合理、专业结构优化的领导集体。
扬帆出海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近几个月来,上海电气海外项目捷报频传: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所属上海船用曲轴有限公司,首根自主研发制造的5G70型号船用低速柴油机曲轴成功出口,实现海外市场突破;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气风电”)成功中标波黑佳乐契齐29.9MW风电项目、奥乐库克90MW风电项目;上海振华轴承总厂有限公司在保加利亚投资建设首个欧洲工厂进入调试阶段……
当前,海外营收已超上海电气营收总额的五分之一。当中国高端装备产业链不断完善,上海电气正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战略支点,紧抓全球能源转型机遇,通过工程承接、海外投资、技术标准输出等路径,加快国有企业出海战略。
推动工程“走出去”,上海电气迪拜950兆瓦光热光伏发电项目有序移交和塔尔煤电一体化项目实现成功投运,双双入选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典型案例。其中,迪拜太阳能光热光伏项目是上海电气践行“双碳”目标、落实新能源转型的战略性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30余万户家庭提供清洁电力,每年减少160多万吨碳排放,对当地实施清洁能源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推动投资“走出去”,上海电气近年收购了荷兰内德史罗夫100%股权、德国宝尔捷100%股权,成功进入高端汽车紧固件和高端航空装备制造领域,实现了海外市场关键拓展,显著提高了自身国际化制造能力。
推动技术“走出去”,电气风电在今年4月与阿曼Mawarid集团签署涵盖风电项目供货、技术授权及本地化工厂设计的一揽子合作协议,将通过技术授权与本地化供应链建设的模式创新,运用自身在风电领域多年沉淀的技术积累与创新能力,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共同谱写中阿能源合作新篇章。
优化国企国际化布局,未来上海电气将加快国际化模式转变,推动海外业务发展模式从“以工程走出去为主”向“以装备走出去为主”的转变;着眼提升产业链能级,推动简单对外贸易向产能和产业链的国际布局转变;坚持一体化布局,推动从单企业“走出去”向海外整体布局、协同联动转变。
党建引领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推动党的领导与企业治理深度融合,为上海电气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用理论武装头脑,上海电气集团党委通过用好“电气大讲堂”、党建研究中心系列主题沙龙、党建理论宣讲团、工厂党课等平台,探索“学中研、研中学”的实践路径。以制度促学促用,将学习成效纳入领导班子考核,推动“软任务”变为“硬约束”。注重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融入数字化转型、绿色能源、科技创新等核心任务,提升全员服务决策、破解难题的能力。
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上海电气集团党委围绕建设世界一流装备企业目标,编制了《党建引领世界一流装备企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五大原则”“六大目标”“八八战略”“五项机制”,系统构建与建设世界一流装备企业相适应的“大党建”工作格局。通过实施“三维度”党建考核和“1+5+1”支部建设工作制度,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责任。
打造党建创新载体,上海电气实施“十百千万”党建工程,推进“链上”党建联建,发挥党建研究中心功能作用,不断赋能企业发展。围绕“引领型、服务型、融合型”三类,集团党委系统开展党建品牌创建,形成特色鲜明的品牌矩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电气正以蓬勃的创新活力和坚定的改革步伐,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征程上奋勇前行。这份以改革为楫、以实干为舟的“电气答卷”,不仅镌刻着国企勇担使命的赤子之心,更彰显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坚定自信。上海电气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全球高端装备制造的星辰大海中破浪前行,为强国建设谱写新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