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记者徐姣】“现在许多企业的问题是内卷。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结果亏得一塌糊涂。这个时候就想转型,但很多时候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
4月23日,在2025第十届中欧思创会·郑州站活动上,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煤机”)董事长焦承尧直言企业转型之痛。
面对“等死”与“找死”的两难,到底该怎么转型?转什么型?郑煤机如何从单一煤机制造商蜕变为“双主业驱动”的国际化企业?焦承尧分享了郑煤机的“八原则”转型方法论,并表示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结合企业的能力、认知、团队、谋划等方面,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焦承尧分享郑煤机转型“八原则”
原本只做煤机业务的郑煤机,缘何进军汽车零部件领域,是许多在座嘉宾的疑问。
2012年,郑煤机靠煤机业务,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2.13亿元。然而此后4年,营收逐年暴跌,2016年已降至36亿元。“煤机行业波动性太大,我们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要考虑转型。”焦承尧坦言,当时团队曾考察过IT、生物制药、无人机等多个领域,最终锚定制造业延伸的核心逻辑,制定了郑煤机转型的“八原则”。
第一,可以离开行业,但不能离开专业。郑煤机的行业是煤机,专业是机械。“IT、生物制药我们是看不懂的,但是机械是相通的,所以我们要在擅长的专业领域里面找。”
第二,水广才能养大鱼,要选更大的领域。他以主业煤机板块为例,煤机行业市场规模约200亿元,若转型一个百亿规模的新领域,即使做到50%市占率也仅50亿元,抗周期能力弱,所以要选择进更大的领域。
第三,要有一定的成长性。选择的领域如果没有成长空间,压力就会非常大。
第四,避免高集中度。集中度高了,机会就小。他以家电行业举例,海尔、美的、格力这些头部已经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集中度已经非常高了,别的企业再进去就是“找死”。
第五,拒绝上下游都是垄断行业。如果选择的领域,上下游都是垄断行业,中间企业利润会被两头挤压。
第六,采用并购的手法快速进入,并购的对象一定是行业前三。“去并购行业第一名,原则上它不会卖给你;但如果去并购排在很后面的企业,一旦这个行业整合,可能又被整合掉了,没有机会。”焦承尧说,如果选择并购第三名的话,行业整合,也可能还有机会。
第七,文化认同。区别于传统职业经理人模式,郑煤机推行 “事业合伙人制”。焦承尧称:“我们要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做一番事业,证明自己的价值。”
第八,并购企业,并非简单的“买资产”。焦承尧介绍,选择并购某家企业,也是选择并购这支团队,希望在我们并购企业的团队中,能够产生未来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这才是可持续的竞争力。
按照上述八条原则,2016年,郑煤机通过并购美国贝恩资本旗下的亚新科,切入了汽车零部件产业;2017年,又通过并购德国博世旗下的索恩格,拥有了全球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网络,掌握了一系列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实现了“煤矿机械+汽车零部件”双主业驱动。
两条腿走路的郑煤机,从过去单一的煤机制造领域跨入了万亿级别的汽车零部件领域,并开启了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转型还不够,要在转型中升级”
但仅转型成功还不够,如何在转型中升级?焦承尧又将目光瞄向了数字化。
他认为,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未来一定是万物+AI。“我们一定要坚信未来淘汰的不是人,淘汰的是不会用AI的人,未来淘汰的不是人的年龄,是人的好奇心。”
2024年,郑煤机智慧园区成功入选世界“灯塔工厂”名录,成为煤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2倍以上;智慧矿山系统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煤矿开采全流程智能化管控……
不久前,郑煤机交出一份营收净利双增的亮眼答卷: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70.25亿元,同比增长1.73%;归母净利润达39.34亿元,同比增幅20.16%,扣非净利润36.04亿元,同比增长19.05%。主要产业板块业绩,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其中,煤机板块实现营收194.70亿元,同比增长3.27%,净利润41.65亿元,同比大增30.44%。其智能化开采系统市场占有率突破45%,连续多年稳居行业领先地位。
焦承尧在现场透露,国内在液压支架市场有一定影响力的大概有8家企业。规模上,第2名至第6名加起来跟郑煤机相当;盈利能力上,后面7家之和大约是郑煤机的20%。
汽车零部件板块,营收175.82亿元,净利润2.57亿元。其子公司亚新科表现尤为突出,营收同比增长19%至50.39亿元,净利润大增63%至3.94亿元。
这一成绩单背后,是郑煤机以智能化转型与全球化布局为核心驱动力的结果。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郑煤机明确“电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全球化”转型路径,拥抱人工智能,强化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相关技术的创新迭代,持续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提出2030年千亿营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