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峰铝业这笔收购到底值不值?
老股民们都知道,企业扩张产能通常有两种路子:要么自己买地建厂,要么直接收购现成资产。华峰铝业这次选了第二条路,花1个亿从兄弟公司手里买下隔壁停业的华峰普恩。这操作看着像"肥水不流外人田",但仔细琢磨会发现不少门道。
买地还是买壳?
公告里说得明白,华峰铝业现在"订单饱满、产能紧张",连堆放原料的场地都不够用了。而被收购的华峰普恩恰好就在隔壁,厂房仓库都是现成的。这种地理优势确实难得——相当于在自家后院扩建,省去了物流搬迁的麻烦。更关键的是,标的公司净资产账面值是负的,但评估值却溢价238%,说明这1个亿里大部分买的是土地增值部分。
有意思的是,华峰普恩原本做聚氨酯保温材料,这两年营收才百万级别,亏损却接近千万。华峰铝业接手后明确表示要终止原有业务,把场地改造成铝热传输材料生产线。这相当于用买地的钱,顺带处理了个"不良资产"。
关联交易的AB面
这笔买卖双方是"亲兄弟"——都属于华峰系。关联交易往往让人警惕利益输送,但这次有几个细节值得玩味: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审议通过,关联董事回避表决,且不用提交股东大会。流程上该有的防火墙都有了。
从战略角度看,华峰铝业正在推进重庆二期45万吨新能源车用铝板项目,这次收购可能是在为后续产能释放做准备。毕竟新建厂房动辄两三年,而改造现有场地可能半年就能投产。在新能源车用铝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抢时间就是抢市场。
藏在财报里的信号
虽然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增长近两成,但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选择收购而非自建——既要快速扩张,又要控制资本开支。不过要注意,被收购标的净资产为负,合并报表后可能对资产负债率产生压力。
有研报提到,公司产品深度绑定新能源车龙头,加工费相对稳定。这次收购如果真能缓解产能瓶颈,或许能为明后年重庆项目投产前的空窗期提供缓冲。但厂房改造、设备安装、工人培训这些隐性成本,公告里可没写具体数字。
老股民的一点提醒
这类"近水楼台"式的收购,优势是落地快、磨合成本低,但也要警惕两点:一是评估增值主要靠土地溢价,实际经营效益有待验证;二是关联交易定价是否公允,后续还需观察审计报告。眼下新能源车产业链分化严重,铝加工这个赛道虽然门槛不低,但也要看具体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
各位读者觉得这1个亿花得值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记住,任何投资决策都要自己做足功课,市场有风险,出手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