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最新发布《石油化工2026年度展望》,题为“新周期渐启,新领域纷呈”,迅速引发市场关注。报告指出,原油供需面短期内或阶段性承压,但大宗化工品有望迎来复苏拐点,而新材料与新技术则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这一判断不仅勾勒出未来一年石化行业的运行轮廓,也透露出结构性机会正在形成。
在原油方面,华泰证券认为,2025年四季度以来OPEC+增产等因素可能导致供给端趋于宽松,短期油价面临压力。不过从中长期看,全球产能扩张周期趋缓,叠加主要龙头企业持续降本增效、优化产能布局,油价或将具备底部支撑。这意味着,尽管短期波动难免,但过度悲观的预期可能已被消化。
更值得关注的是大宗化工板块。报告提到,自2025年下半年起,化学原料及制品行业的资本开支增速已现拐点,预示着供给端调整接近尾声。进入2026年,随着国内需求温和修复、出口维持韧性,叠加政策层面推动“反内卷”式竞争、引导行业有序发展,新一轮景气周期有望开启。那些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质化工资产,或将迎来价值重估。
与此同时,精细化工和化学制品领域也被寄予厚望。下游需求逐步回暖带动毛利率修复,叠加企业加速出海拓展国际市场,成长逻辑进一步强化。而在政策导向和产业趋势双重推动下,AI、新能源、机器人等高成长赛道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激增,催生国产替代加速落地。生物制造等新兴技术路径也被视为未来突破方向,正获得越来越多资源倾斜。
看到这份报告时,我第一反应是:这不只是对一个行业的预测,更是对中国制造业升级路径的一次映射。我始终认为,在传统周期行业里找机会,不能只盯着价格波动,而要看谁能在低谷期练内功、拓海外、卡位新技术。华泰证券此次强调“全球竞争优势”和“新材料创新”,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从当前时点看,部分龙头化工企业的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而其成本控制能力、海外布局进度其实已在悄然提升。若2026年经济环境稳中有进,这些企业完全有可能实现业绩与估值的双击。尤其是那些深度绑定新能源汽车、光伏、AI硬件产业链的企业,技术壁垒和客户黏性正在增强。
当然,我也保持一份谨慎。石化行业毕竟重资产、强周期,外部地缘政治、能源政策、碳排放规则的变化都可能打乱节奏。但我相信,真正的机会从来不在顺风局中,而在大多数人犹豫时,看清方向并提前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