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三季报亮眼,业绩说明会释放关键信号
华泰证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于11月3日顺利召开,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在线参与。此次会议围绕公司最新财报展开,重点回应了市场关切的营收、利润及业务结构变化等问题。根据公告,华泰证券已于10月30日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在剔除2024年同期处置子公司带来的一次性收益后,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长超50%,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第三季度单季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389%,营收同比增长98%。
在会上,首席执行官周易明确指出,尽管表面利润数据看似不及部分头部券商,但若剔除去年62.3亿元的一次性损益影响,公司实际经营表现强劲。财富管理、机构服务、投资管理和国际业务均实现显著增长,其中经纪业务手续费同比增长66%,机构业务收入增长超120%,私募股权与另类投资带动投资管理收入飙升超400%,国际业务收入在可比口径下增长超200%。
行业回暖下的结构性分化
从整体行业背景看,2025年前三季度,A股市场震荡上行,上证指数涨幅达15.84%,两市日均成交额突破2.1万亿元,同比激增211%。这一环境推动上市券商整体业绩“量利齐升”——42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30.9亿元,同比增长逾61%。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位列营收前三甲,而归母净利润破百亿的券商也达到5家。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行业普遍受益于市场活跃度提升,但内部已出现明显分化。例如,国泰海通因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实现规模跃升,国联民生则因并入民生证券带来报表扩张。相比之下,华泰证券的增长更多来自内生动力驱动,尤其在机构服务和另类投资领域展现出较强的战略执行力。
我怎么看华泰的这次表现?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对华泰第三季度表观利润下滑有些疑虑,毕竟同期不少同行都创了新高。但听完业绩说明会的解释后,我反而更看好它的质地。一次性收益不该成为估值锚点,真正重要的是可持续盈利能力的修复与成长。华泰在财富管理客户分层、机构平台化建设以及另类投资布局上的进展,说明它不是靠行情吃饭的“交易型选手”,而是正在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
而且从资金面看,虽然近期主力有小幅流出,但行业整体仍处景气周期,政策端对资本市场改革的支持也未减弱。目前华泰PB仅1.3倍左右,在ROE持续改善背景下,估值仍有修复空间。我认为,短期波动不足惧,关键是这家公司是否走在正确的路上——而现在的答案,越来越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