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滨化股份(601678.SH)发布了一份《关于缴纳税款的公告》。公告显示,经自查确认,因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费用的税会处理差异,公司需补缴企业所得税2448.28万元,企业所得税滞纳金1680.68万元,合计4128.96万元。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已将上述款项补缴完毕,不涉及税务行政处罚。
消息公布后,诸多投资者对公司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质疑,认为公司相关财务人士犯下了低级错误,给公司及广大投资者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滨化股份主营业务为有机、无机化工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主要产品为烧碱、环氧丙烷等。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粒碱生产商和山东省片碱产能龙头,也是国内最大的食品级烧碱生产企业。烧碱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纺织、冶金、医药、石油等行业。环氧丙烷主要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丙二醇和各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最终应用于家具、汽车、建筑和工业绝热等领域。
近年来,滨化股份经营规模较大,但毛利率下滑严重,进而导致公司利润薄弱。较其利润而言,1680.68万元滞纳金,并不算一个很小的数目。
2021年至2024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92.68亿元、88.92亿元、73.06亿元、102.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7.26%、27.73%、17.57%、7.34%。如此情况下,公司扣非净利润从2021年的19.51亿元,下跌至2024年的2.18亿元,跌幅达88.82%。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53亿元,同比增长61.36%,扣非净利润却亏损1327.52万元。

滨化股份近年中报业绩
南都记者注意到,滨化股份股权相对分散,截至上半年末,第一大股东滨州和宜产业投资合伙企业(下称“宜和投资”)、第二大股东张忠正持股比例分别为8.4%、5.82%,第三大股东滨州安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更是只有2.06%。另据2025年7月30日公告,公司正筹划在港交所上市。倘若完成发行,公司各股东股份将被进一步稀释。
并且,从2020年7月3日,原十余位创业元老解除一致行动协议后,滨化股份一直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至今已经超过五年。
不止于此,滨化股份还面临着减持与解禁压力。8月7日,公告披露,张忠正计划在8月29日至11月28日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总股本的0.8211%,减持完成后,持股比例将降至5%以下。这意味着倘若张忠正继续减持,将不用再行披露。2025年11月14日,公司还将有0.69%股份解除禁售,来源为股权激励。
张忠正称得上是滨化股份的元老级人物,1968年进入山东滨州化工厂任技术员,1984年起历任厂长、党委书记,2010年推动公司在上交所成功上市。
当然,滨化股份正在进行回购,第一大股东亦在进行增持。2024年9月20日至2025年9月19日,公司斥资约1.5亿元,回购了1.78%;2025年1月16日至9月2日,宜和投资合计增持了2.04%股份,总持股比例达到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