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依嵩岳、北临黄河,河南巩义因“山河四塞,巩固不拔”而得名。
改革开放后,当地民营经济异军突起,不仅造就了巩义“全国工业百强县市”的地位,也让其成为全国最大的铝板带箔生产基地。
就是在这片工业热土上,走出了首家民营铝加工企业、全国最大的再生铝龙头——明泰铝业。
从易拉盖、药品箔、印刷CTP版基,到电池级铝箔、汽车外板,再到机器人、无人机部件,明泰铝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已然成为铝加工行业当之无愧的“全能王”。
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明泰铝业了解到,公司正以“高端化+绿色化+数智化”,构建“再生铝回收—熔炼—加工”闭环生产,开启新“铝”程。
绿色化突围成就再生铝龙头地位
在明泰铝业的生产车间内,伴着轰鸣的机械运转声,预处理后的废旧铝屑在全自动生产线上缓缓移动。
“回收的废旧铝材经过无害化脱漆、熔炼精炼等环节,铸造为铝合金大扁锭后,进入后续轧制环节。”车间负责人指着生产线介绍,在这里,废旧的铝制门窗、使用过的易拉罐,经过熔炼、调质等工序后,“摇身一变”成为更环保的新型铝材。
“2017年,我们开始布局再生铝,初衷是进一步掌控原料成本,同时契合了‘双碳’战略目标。”明泰铝业相关负责人坦言,之前各种铝制品都是使用铝锭,现在通过再生铝的利用,成本大幅降低。更重要的是,每生产1吨再生铝的能耗仅为原铝的5%,还可节约标准煤3吨多,减少固体废物排放20吨。
在铝灰渣处理方面,明泰铝业同样走在前列。通过铝灰渣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公司建成了国内第一条铝渣转化盐渣绿色生态资源化利用生产线,实现了生产环节产生的铝渣、铝屑等资源的无害化、高值化、生态化循环利用,且全程不产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
如今,明泰铝业在再生铝保级应用领域产能突破1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再生铝回收利用企业。此外,公司获得GRS4.0全球回收标准证书,旗下数十种产品完成SGS碳足迹排查,为进军国际市场拿到了“绿色通行证”。
高端化破局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在明泰铝业子公司鸿晟新材刚刚投产的汽车板车间内,经过压延后的铝板正在经历更加精细的加工:气垫炉热处理后,变身为符合整车厂商标准的汽车外板和其他各种高端铝制部件。
“这是我们刚建成的气垫炉产线,目前已开始试生产,能够满足公司在汽车板、航空板等领域的高端需求。”明泰铝业项目负责人介绍,鸿晟新材“汽车、绿色能源用铝产业园项目”主要布局20万吨汽车铝板及其他5.5万吨高端铝材。此次气垫炉投产仅是开端,随着后续辊底炉、化学表面处理线等设备陆续落地,公司高端产能占比将持续提升。
在明泰铝业子公司明泰科技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手持一卷薄如蝉翼的铝箔介绍:“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8021合金铝箔,厚度只有0.03至0.055毫米,却能承受150摄氏度的高温,阻隔性能达到行业顶级水平,可满足固态电池对复杂外观形状的需求。”
明泰铝业的高端化布局不止于此。针对无人机轻量化需求,公司研发的高强度铝合金材料使机身重量有效减轻;为机器人行业开发了全铝立柱机器人,实现立柱、大臂、小臂的全方位配套;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公司制造的铝合金钎焊复合材料,实现了动力电池水冷板、储能液冷系统应用场景覆盖,目前正向计算机及数据中心等领域推广应用。
业绩印证了明泰铝业的转型成效。今年三季度,公司销量约39.69万吨,实现营业收入约89亿元,同比增长6.39%;净利润4.64亿元,同比增长约36%;单吨税前利润突破1500元,实现三连升。
数智化赋能助推经营提质增效
在明泰铝业斥资数亿元打造的数字化工厂内,传统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蝶变”。
走进智能工厂的立体仓库,高达10余层的货架上,各种铝材产品整齐排列,无人搬运车沿着预设轨道精准穿梭,机械臂灵活抓取货物。通过专用通道,产品能在最短时间内送达生产车间,整个流程无须人工干预。
数智化不仅提升了运行效率和质量,更优化了决策。在大数据中心,屏幕上实时展示各产品线的能耗、成本、利润数据,系统不仅对生产全过程实现实时监控,还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动态调整生产计划。
展望未来,明泰铝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坚持“创新、绿色、智慧、开放”的发展理念,聚焦“高端智能制造”“低碳循环经济”两大重点领域,加速建设高端化、绿色化、数智化的全球领先的绿色铝加工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