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向炎涛
4月21日下午,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会上,公司管理层就市场关心的房地产业务、现金流、市值管理、人工智能等问题进行了回应。
中国建筑董事长郑学选表示,公司将坚持做强做优主责主业,坚持“两优两重”市场策略,抓住结构性市场机会,大力拓展工业、铁路、水利、能源等领域;进一步增强产业链资源集成能力,持续发力城市更新、城市运营和物业管理市场,努力从单体建筑建造向城市综合服务延伸;聚焦核心城市和核心区域,加大地产投资力度,为人民群众打造更多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谈现金流管理:做好四方面工作
2024年,中国建筑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7.7亿元,同比增长43%,连续五年保持增长。
“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在当前的形势下,健康的现金流甚至比利润还重要。”中国建筑副总裁、财务总监黄杰表示,2025年公司将结合新情况,把握新机遇,持续优化现金流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债权回收,密切跟踪各地专项债的落地情况。二是加强资产盘活,紧跟各地稳楼市政策,灵活调整销售策略,探索各种创新模式,拓宽资产盘活渠道。三是加强投资管控,稳妥审慎拓展投资业务,严把项目入口关。四是加强精细化管理,完善项目全周期的现金流预算管理体系,把资金管理贯穿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同时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减少资金成本。
谈房地产发展:市场信心会逐步回归
2024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深度调整。2025年将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中国建筑副总裁吴秉琪认为,从供给端来看,当前各地政府积极落实“控增量、优存量”的政策导向,进一步优化土地供给的量和结构,同时政府也在加速推动“好房子”的建设,进一步刺激改善性需求,土地市场也迎来了积极的变化,尤其是近期热点城市的土地溢价率明显上升,这成为支撑房地产投资降幅收窄的主要因素。
“今年随着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以及后续房地产市场政策的落实和落地,市场信心和活力会逐步回归,供需关系也会不断修复,市场会呈现逐步企稳的态势。”吴秉琪说。
从公司层面来看,吴秉琪表示,公司近年来得益于坚守战略定力,聚焦主流城市、主流地段和主流产品,不断优化土地储备,地产业务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在市场大环境向好的趋势下,2025年公司将继续保持战略聚焦,深耕核心城市和优势区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追求有现金流的利润,强抓销售回款,持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聚焦“好房子”的建设,提升项目产品力,打造一批引领市场的标杆项目,持续塑强竞争优势,夯实物业服务品质,增强客户黏性,赋能地产业务高质量发展。
吴秉琪进一步表示,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房地产市场不断企稳,供需关系持续改善,市场信心会逐步修复。部分城市也会呈现“量增价稳”的态势,回报率有望回归到行业的正常水平。公司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坚持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统筹规模与效益,精准投资,精益运营,聚焦“好房子”的建设,提升产品溢价能力,推动地产业务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谈市值管理和现金分红:强化顶层设计
当前,各部门持续推动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对此,中国建筑董秘刘立新表示,公司将强化市值管理顶层设计,通过强化战略引领和制度保障来推动市值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系统地开展。
刘立新表示,公司还将聚焦提升投资价值,全力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公司的科技属性,持续增强增长动能,保持稳定的分红政策,进一步充分展现公司的成长性价值、回报性价值和确定性价值。公司还将不断建立健全市值管理制度,发布实施估值提升计划,定期评估优化相关的工作举措,强化市值管理的考核评价,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谈及现金分红情况,黄杰表示,上市以来,公司实施积极的现金分红政策,实现每股分红的稳定增长,已经累计分配现金928亿元,占累计归母净利润的20.3%。
2024年,在净利润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建筑拟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红利人民币2.715元,每股派息金额保持稳中有升,达到上市以来最高水平,以实际行动回馈股东、共享发展成果。
黄杰表示,公司会综合考虑经营情况、长远的战略布局和股东整体利益,2025年的每股派息将保持平稳,公司努力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为广大股东提供可预期的投资回报。
谈人工智能:加速布局智能建造
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影响。谈及这些新技术对公司的影响,刘立新表示,公司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致力于打造智能建造新方式,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为可持续发展培育新动能。
刘立新表示,公司将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作为核心战略方向,依托企业全产业链的优势,加速布局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业务,整合产学研资源,推动BIM、AI、物联网等技术在设计、施工、运维全周期的深度应用。公司也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生产经营业务的融合,进一步挖掘行业的高价值场景,推动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落地,不断赋能生产经营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