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债券发行出现转暖迹象。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债券发行规模高达1.7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是,进入4月,上市公司债券发行明显转暖,当月A股公司发行债券融资规模高达6285亿元,同比、环比均有所增长。
今年以来,科创债券发行保持了较为活跃的态势,一季度发行规模同比增长9.6%,募资大多用于项目建设和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领域。市场人士表示,随着科创债等创新品种的快速发展,今年上市公司债券募资规模有望再度提升。
4月回暖显著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累计发行债券融资1.7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在一季度发行规模小幅降低后,4月呈现转暖迹象。
Wind数据显示,4月A股公司发行债券融资规模为6285亿元,明显优于3月的4369亿元,也高于去年同期的5967亿元。
从行业分布看,公用事业、交运、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和建筑材料等行业发行债券规模增长,且单家企业的发行规模较大。食品饮料、通信、基础化工等行业发行规模下降较多。
发债融资规模最大的行业仍是金融业。今年单只发行规模达到500亿元的债券仅有3只,其中工商银行发行2只,均系二级资本债。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中国石化与伊利股份分别发行了超过百亿元的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
从发行期限看,中长期品种占比明显提升,短期品种占比降低。
中证鹏元研发部资深研究员张琦向记者表示,受利率下行环境影响,2025年债券发行期限进一步向中长期倾斜。一季度上市公司债券发行规模下降,主要是因为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减少。一季度中长期债券发行2298亿元,同比增长36.6%,其中中期票据一季度发行1679亿元,同比增长79.4%。4月的发行期限结构也延续了这一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上市公司发债成本明显下行,债券利率中位数从去年的2.45%降至今年的2.03%。
募资用途灵活
发行债券在上市公司运营中起到重要支持作用,一方面,它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研发和投资;另一方面,通过债券融资,企业可以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平煤股份4月28日发行的20亿元天安煤业MTN002,其募集资金用途为偿还公司有息债务,包含此前向四家银行筹集的流动资金借款和“13平煤债”。
此前,深圳燃气发行2025年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旨在降低财务成本,优化融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其中,37亿元拟用于偿还公司本部应付债券,53亿元拟用于偿还公司本部及子公司银行借款,60亿元拟用于补充公司本部及下属子公司营运资金需求。
今年以来,科创债在募集资金方面拥有一定灵活性。
京东方日前发行了2025年第一期中期票据(科创票据),发行规模为20亿元,其中19亿元用于对科技创新领域的股权出资,用于置换京东方一年内对“成都京东方”的出资部分,置换后继续用于科创领域投资或补充流动资金。资料显示,成都京东方是“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开发主体,京东方持股比例为52.63%。
科创板上市公司沪硅产业今年发行的第一期中期票据(科创票据)则主要用于投资建设“300mm半导体硅片拉晶以及切磨抛生产基地”。
张琦表示,债券融资灵活性相对较高,可供选择的产品也较为丰富。一方面,债券融资可突破银行贷款规模和期限限制,且可交易流通,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现行债券发行机制增强了发行人的融资便利性。如今债券市场产品丰富,如科创债、绿色债、永续债、可转债、资产支持证券等可以满足上市公司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今年募资额有望创新高
科创债已成为今年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一大亮点。
数据显示,一季度上市公司科创债发行规模合计为631.67亿元,同比增长9.6%。同时,科创债融资期限明显拉长。一季度,3年期以上科创债发行规模占比为36.8%,去年同期该比例为22.6%。发行利率继续下降,一季度AAA级无担保主体3年期上市公司科创债发行平均利率为2.11%,较去年四季度下降17个基点。
目前,上市公司发行的科创债包括科创公司债和科创票据。
大公国际管文星表示,当前科创票据和科创公司债基础制度对发行主体条件和募集资金投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主体标准和募集资金用途多样,从制度来看为发行人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科创债等新兴品种的快速发展,有望带动上市公司债券融资规模进一步走高。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预计,得益于经济复苏带来的融资需求增加和政策支持,2025年上市公司债券发行规模有望超过2024年。未来债券发行可能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科技创新领域,科创债的发行规模有望继续扩大;二是绿色领域,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绿色债券的市场需求将增加。
张琦表示,科创债或成为市场主要增长点。科创企业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存在较大投资需求,如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相关产业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