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1 12:03:40 股吧网页版
“珍品”竟是 “烫手山芋”?邮储银行信用卡用户购买纪念币后变现难
来源:财中社

  “银行客服说有收藏价值还能回购,怎么真要变现就没人管了?”近日,山西、江苏等地多位邮储银行(601658)信用卡用户的吐槽,揭开了一场纪念币营销背后的纠纷。

  这些当初被冠以“升值可期、银行回购”光环的金银纪念币、纪念章,在消费者急需资金变现时,却成了“无人接手”的烫手山芋,数千至数万元的投入面临大幅缩水甚至血本无归的风险。

  银行背书下的“收藏梦”:3.2万购入藏品,变现时成本仅1/3

  蔺先生的经历颇具代表性。据华商报报道,2020年9月,他接到邮储银行信用卡中心400客服电话,对方以“银行信誉担保、具有极高收藏价值、未来升值空间大且支持回购”为核心卖点,向他推销多款金银纪念藏品,包括生肖主题纪念币和“伟大历程”系列纪念章等。

  出于对国有银行品牌的天然信任,蔺先生通过信用卡分期陆续投入3.2万余元,购入了多款销售人员力荐的“珍品”。

  直到近期急需资金周转,蔺先生才真正直面“变现”这道坎。他多方打听后发现,这些所谓的“纪念币”在市场上根本没有正规交易渠道,古玩市场的商家大多不愿接手,即便有人愿意出价,也远低于购买价。

  当他带着一线希望联系邮储银行时,得到的答复却是“无法提供回购服务”。

  更让他震惊的是藏品的真实价值。记者对照当前金银市场价格核算后发现,蔺先生购买的“伟大历程”尊享版纪念品,仅材质成本就只有1980元,而售价高达5980元,溢价超过4000元;另一款“十二生肖银盘大全”材质成本1560元,售价同样高达5980元。

  业内收藏人士看过蔺先生的藏品后直言,这些根本不是具有收藏价值的正规纪念币,只是普通工艺品,既无稀缺性也无市场认可度,所谓的“升值空间”纯属空谈。

  蔺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江苏的陈先生2022年同样接到邮储银行信用卡中心的推销电话,对方更明确承诺“任意网点可随时回收”,他随即购买了两款单价5980元的纪念币,如今同样面临变现无门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引发纠纷的纪念币,发票开具方并非邮储银行本身,而是上海旗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京科联通(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外包企业。

  企查查信息显示,上海旗计智能是上市公司旗天科技(300061)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京科联通实际控制人持股超70%,股权结构多层嵌套。

  这两家企业的经营范围高度相似,均包含“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信息技术和流程外包服务”及“金银制品销售”。

  面对消费者的回购诉求,这些外包企业的回应如出一辙:仅负责供货,不提供回购服务,建议消费者自行到市场出售。

  面对愈演愈烈的投诉,邮储银行信用卡中心向蔺先生给出了一套解决方案:2021-2022年购买的未拆封产品可按3折退款,而2020年购买的因“订单久远”不予退货。

  这一方案自然遭到蔺先生拒绝,他不解:“收藏类产品按理说越久越值钱,就算不升值,也不该让我本金亏损7成,原价退货合情合理。”

  除了此前多地消费者的集中投诉外,多个视频平台上也涌现出大量类似吐槽:不少用户反映,在办理邮储银行信用卡业务时,被工作人员主动推销纪念币;可当他们急需用钱希望银行兑现回购承诺时,却陷入重重困境——不仅与客服沟通屡屡碰壁,原价回收的诉求更难以得到保障,视频评论区里,不少网友留言称自己有过一模一样的经历。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视频创作者专门发布警示内容,提醒网友“在邮政储蓄购买纪念币时一定要全程录音”,并直言“购买时必须警惕,否则可能一文不值”。

  视频的评论区俨然成了各地受害者的“维权交流区”,江苏、广西、陕西、河南等多地网友纷纷留言倾诉,有人称“已经起诉维权”,有人焦急询问“我也被套牢了,投诉有用吗”,更有网友直言“邮政根本不给退,让自己想办法处理”。

  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留言清晰地表明,纪念币变现难题绝非个例,不仅涉及范围广,消费者遭遇的困境也高度一致。

  “高售+回购”模式,何时成了诈骗温床?

  以“高价销售纪念币+承诺溢价回购”为核心的营销模式,早已超越简单消费纠纷范畴。在司法实践中,多起生效判例已明确将此类行为定性为集资诈骗。梳理内蒙古、安徽两地法院审理的两起典型案件,其作案手法与此次邮储银行信用卡纪念币营销争议存在诸多共性,为同类行为的法律风险敲响了警钟。

  2017年,内蒙古一起集资诈骗案迎来判决。被告人陈洪文为逃避法律追究,从网上购买他人身份证,冒用身份在呼和浩特市注册成立“盛藏公司”。在公司内,他使用“陈红”化名,将自己伪装成正规收藏品经营机构负责人。公司员工通过随机拨打电话,以“免费赠送纪念品”为诱饵,邀请社会不特定公众前往位于回民区中山西路海亮商厦的经营场所。面对上门客户,销售人员大肆虚假宣传,声称公司“总部在北京,是全国连锁机构”,所售邮票、钱币等藏品“经国家权威部门认证,收藏价值极高”,还承诺“一至三年内以高于市场价回购”。部分被害人的收藏票上直接印有“2016年回收”“一年后回收”字样,陈洪文更是亲自向多名被害人出具加盖公司公章的字条,保证“两会后一定回收”。骗局后期,资金链濒临断裂,陈洪文伙同他人编造“北京盛世收藏有限公司可协助拍卖变现”的谎言,诱使部分被害人将前期购买的藏品“换购”为所谓“可拍卖连体钞”,再次收取高额差价款15万余元。经调查,盛藏公司自2013年成立后,除诈骗活动外无任何合法经营业务,税务部门证明其长期增值税零申报。公司销售的藏品均从北京某邮币卡市场低价购入,所谓“高收藏价值”“升值空间”全是虚构。涉案资金除少量用于支付房租、员工提成等犯罪成本,大部分被陈洪文据为己有,其用赃款购买的山东省成武县一处房产已被公安机关冻结。2016年4月,盛藏公司突然关门停业,陈洪文逃匿,62名被害人察觉被骗后报案。最终,经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二审,陈洪文以集资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涉案违法所得继续追缴发还被害人,其骗取的资金共计727万余元。

  无独有偶,安徽也曾发生一起性质恶劣的诈骗案件。被告人张福、刘浩翔、刘晨等六人结伙作案,先后注册成立“瀚藏公司”“富藏公司”,并使用“张龙”“刘心”“崔俊”等化名开展活动,形成分工明确、配合严密的犯罪组织。该团伙诈骗模式逐步升级,初期通过电话邀约吸引被害人到公司,故意隐瞒邮票、纪念币的真实进货价格和实际价值,将成本低廉的藏品以进价数倍甚至十几倍的高价出售。2015年4月张福加入后,全面负责两家公司经营,引入“口头承诺溢价回购”的诱骗手段,数月内经营额大幅飙升。为掩盖犯罪痕迹,团伙还定期销毁公司账目。法院查明,该犯罪组织架构清晰,刘浩翔出资发起并主导组织,刘晨挂名富藏公司法定代表人,张福后期全面负责经营管理,崔雨佳、孔维骏分别担任门店店长,高智文负责客户邀约部门。所有团伙成员约定利润分红比例,共同瓜分违法所得。他们刻意营造“正规企业”形象,将目标重点锁定老年群体。截至案发,该团伙共骗取300余名被害人资金2029万余元,扣除少量返还的“返利”后,造成被害人实际损失全额无法兑付。法院审理后,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诈骗罪判处张福有期徒刑十五年、刘浩翔有期徒刑十四年六个月,其余四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十二年至十二年六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均并处罚金三十万至五十万元。六名被告人不服上诉,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涉案赃款依法追缴。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两起司法判例虽为“纪念币高售+承诺回购”类行为的法律风险提供了明确参照,但与邮储银行当前舆情存在关键差异。判例中的作案主体均为独立犯罪团伙或个人,通过自行设立的公司开展非法活动,未借助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官方服务渠道;而邮储银行相关争议中,涉事外包企业是通过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这一官方营销链路进行推广。二者在业务载体的合规背景、渠道属性上存在明显区别。因此,对邮储银行相关事件的性质界定,不能简单与独立诈骗案件划等号。

  2025年10月21日,邮储银行通过官方渠道发布《【金融教育】关于警惕“纪念币”骗局风险提示》,文中针对纪念币收藏市场常见的营销陷阱开展风险警示,其提及的“升值”虚假宣传与“回购”承诺落空两大核心问题,恰纪念币变现纠纷形成呼应。

  文章开篇即明确警示:“部分机构或个人借纪念币收藏热潮,以‘高收益’‘稳升值’为噱头诱导消费,实质暗藏多重风险。”

  针对消费者最易轻信的“升值”陷阱,文中具体说明:“任何收藏品类的市场价值均受发行量、题材认可度、市场供需等多重因素影响,宣称‘稳定升值’‘年增值30%’等绝对化表述,均不符合市场规律,多为吸引消费者的营销话术。”

  而在消费者反映强烈的回购问题上,文章进一步提醒:“无明确书面回购条款、仅以口头承诺‘随时回收’‘高价回购’的,切勿轻信,此类承诺往往缺乏实际履行保障。”

  此外,文章还拆解了“将普通工艺品包装为‘稀缺纪念币’、以密封包装阻止查验、通过短期小额返利诱导加大投入”等常见骗局套路,指出这些行为均可能涉嫌违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