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10月27日披露,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批复同意筹建中邮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这意味着国有六大行全面布局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版图终于完整,全国性银行AIC阵容将扩展至9家。
观察这一布局的完成,需要放在政策持续推动的背景下审视。2024年9月,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由上海扩大至18个城市;2025年3月,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至这些城市所在省份;5月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明确表态支持商业银行设立AIC。这一系列政策举措为AIC扩容铺平了道路。
从已运营的五家AIC表现看,这个曾被质疑可能成为银行负担的业务板块,经过七年发展已展现出不错的盈利能力。数据显示,五家AIC总资产从2017年底的547亿元增至2024年底的6026.84亿元,净利润从微幅盈利2.63亿元增至183.54亿元,平均ROE达到10.49%,基本与母行创利能力持平。这些数据表明,AIC业务模式已趋于成熟。
邮储银行设立中邮投资的战略意图清晰。根据公告表述,这将助力形成阵容齐整的科技金融国家队,共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未来中邮投资将打造投贷联动创新平台、科技创新长期资本平台、结构性改革债转股平台和股权投资管理平台四大平台,成为公司金融经营与服务新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从业务模式看,AIC主要通过附属机构发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形式开展股权投资,这种模式既解决了银行直接开展股权投资面临的资本约束问题,又为科创企业引入了长期耐心资本。华泰证券测算显示,以现有五大AIC规模估算,有望增加股权投资规模约360亿元,撬动社会资金约18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试点范围扩大和业务模式成熟,AIC的作业领域已不再局限于不良资产处置,而是扩展到传统私募股权投资领域。这相当于使国有大行同时拥有了金融AMC与私募股权投资两个牌照的功能。建信金融AIC截至2023年末签约金额累计超万亿元、落地金额超4500亿元的规模,显示出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
随着邮储银行完成AIC布局,国有大行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协同效应将进一步加强。不过,具体业务开展效果还需观察后续落地情况,毕竟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专业能力构建和风险管控都将面临实际考验。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