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行合一”落实再迎新要求。上海证券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中国精算师协会11月21日下发《人身保险产品费用分摊指引》(下称《指引》),明确人身保险产品费用分摊细则,包括费用定义、分类和分摊范围,以进一步提升人身保险产品定价中费用分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推动保险公司更好落实“报行合一”监管要求。
《指引》将保险公司经营人身保险业务发生的相关费用分为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其中,变动费用是指保险公司因销售保单而产生与销售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支付给中介机构的手续费,支付给保险销售人员的直接佣金、附加佣金、业务推动费以及与销售直接相关的培训费、宣传费、招待费等。
业内人士表示,在人身保险产品开发和向监管部门备案时,需要对各项费用作出假设和安排,是人身保险产品精算定价的重要一环。《指引》下发后,人身保险产品在费用精算上有了“准绳”,将进一步强化人身保险开发和算账经营理念,促进保险公司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指引》还确定了费用分摊范围,并要求保险公司按照“先认定、后分摊”原则,科学、合理地开展费用认定与分摊工作。业内人士介绍,费用分摊是保险公司费用管理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报行合一”本质上要求保险公司定价时所安排的附加费用覆盖实际费用。因此,规范实际费用分摊,将实际费用科学合理地分摊到相关渠道和业务条线,是保证“报行合一”落地的基石。
自2023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持续推进“报行合一”相关政策落地,要求保险公司严格执行备案的保险条款和费率。业内人士称,自相关政策实施以来,人身保险市场秩序持续规范,保险公司内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行业整体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指引》下发后,将推动保险公司主动压降变动和固定成本,将产品定价、预算费用和实际费用进行有机联动,有利于科学管理经营成本,向精细化经营管理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