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三季报集体“报喜”,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财险等净利润大幅预增,投资收益成为核心驱动力。在股市回暖与资产配置优化的双重作用下,险企业绩实现高基数上的高增长,负债端新业务价值同步提升,释放出行业景气度延续的积极信号。
投资端弹性释放,权益市场成利润放大器
本轮险企业绩增长的最大亮点来自资产端。2025年前三季度,A股市场呈现“慢牛”格局,沪深300指数三季度单季上涨17.9%,叠加长端利率阶段性回升,为险资投资创造了有利环境。多家险企主动加大权益配置力度,中国人寿明确表示“坚决加大权益投资力度”,新华保险和中国财险也相继增配优质权益类资产。
尤为关键的是,险企普遍提升了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股票资产占比,东吴证券测算显示,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的FVTPL股票占比分别高达81.2%和77.4%。这意味着股价上涨带来的浮盈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显著放大业绩弹性。光大证券指出,这一结构使得险企在资本市场回暖时能快速兑现收益,形成“市场上涨—投资收益提升—利润增长”的正向循环。
负债端改善与承保优化共筑增长基础
除了投资端发力,负债端同样表现亮眼。银保渠道新单保费高速增长,叠加预定利率下调前的销售窗口期,推动新业务价值(NBV)在高基数下继续攀升。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9%,中国太保寿险增长10.9%,反映出市场需求持续回暖。
财险方面,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落地有效遏制费用竞争,推动综合成本率(COR)改善。中国财险在公告中明确提及“承保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叠加自然灾害影响减弱,进一步夯实了整体盈利基础。国泰海通分析认为,上市险企正呈现“供需同振”的良性格局,分红型产品吸引力上升,保障型业务逐步回暖。
总体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上市险企实现了资产负债两端共振。在资本市场稳健向好、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的背景下,行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尽管未来市场波动仍存不确定性,但从当前数据看,保险板块的业绩确定性与估值修复空间正同步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