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回暖带动保险资管收益"飘红"
最近保险资管行业迎来了一波"小阳春"。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超过九成的保险资管产品实现了正收益,其中权益类产品表现尤为亮眼,平均回报率接近三成。这波收益回暖恰逢A股保险板块持续拉升,中国人寿等头部险企股价涨幅超过10%,形成了一幅"股债双收"的和谐画面。
险资的"双轮驱动"策略
仔细分析这波行情,会发现保险公司正在玩转"双轮驱动"的把戏。一方面,险资加大了对科创企业的调研力度,显示出对成长性资产的偏好;另一方面,依然坚守高股息资产的配置,体现出"攻守兼备"的投资智慧。这种策略在资本市场回暖时尤其见效,就像顺风而行的帆船,既能把握风向,又能稳住船身。
从补充材料中可以看到,三季度保险资管产品表现更为抢眼,权益类产品几乎包揽了收益排行榜前列。阳光资产旗下的"创新成长"产品回报率甚至超过70%,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相比之下,固收类产品虽然稳健,但收益弹性明显不足。
业绩预增背后的秘密
多家上市险企近期发布的业绩预增公告,为这波行情提供了注脚。中国人寿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0%-70%,新华保险预计增长45%-65%,人保财险也预计增长40%-60%。这些数字背后,是险资积极布局权益市场带来的丰厚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增长是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实现的,含金量颇高。就像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在已经打破纪录的情况下再次刷新自己的最好成绩。保险公司在公告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投资收益的大幅提升,以及产品结构优化的贡献。
负债端的"静水流深"
除了投资端的亮眼表现,保险公司的负债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预定利率下调的背景下,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持续提升,有效降低了利差损风险。银保渠道"报行合一"的推进,则遏制了费用内卷,改善了业务质量。
这种变化就像是在修筑堤坝,为未来的稳健经营打下基础。虽然短期可能会影响保费增速,但长期来看,健康的业务结构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正如补充材料中提到的,新华保险等公司正在加快推进分红险转型,这种"长钱长投"的策略与保险资金的特性高度契合。
风险与机遇并存
当然,市场永远充满了不确定性。保险资管产品的优异表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本市场的持续回暖,而股市的波动性天然存在。投资者在关注收益的同时,也需要留意市场调整可能带来的净值波动。
保险资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长钱长投"的特性确实有助于平滑市场波动。但投资者仍需保持理性,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决策。毕竟,就像冲浪运动一样,再好的浪也会有消退的时候,关键是要在适当的时机做出适当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