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三季报呈现出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组合: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3%至457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增速高达35.2%,显著超出市场预期;与此同时,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1.2%至153.51亿元,符合机构预测。这种利润超预期而价值增长符合预期的分化表现,折当前保险企业经营的双重驱动逻辑。
利润端的亮眼表现主要得益于投资端的贡献。截至9月末,公司总投资资产规模达2.97万亿元,较上年末提升8.8%;前三季度总投资收益率(未年化)达到5.2%,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分析显示,第三季度股票市场的良好表现为投资收益提供了重要支撑。这种投资表现与利润增长的强关联性,在单季度净利润35.2%的增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新业务价值增长的结构性特征值得关注。个险渠道呈现出队伍量稳质升的态势,月均保险营销员18.1万人,同比基本持平,而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同比增长16.6%至7.1万元。更值得注意的是,分红险新保期缴贡献占比已升至58.6%,产品转型成效显著。银保渠道则表现出高增长但季度波动的特点,前三季度新单保费同比增长52.4%,但第三季度受高基数影响同比下滑11.2%。
财险业务方面,综合成本率97.6%,同比改善1.0个百分点,符合预期。不过,第三季度受大灾及新能源车险等因素影响,综合成本率较上半年阶段性提升1.3个百分点。这种波动反映出财险业务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仍面临外部环境的挑战。
从估值角度看,截至10月31日,公司收盘价对应2025年预期PEV为0.55倍。这一估值水平与公司基本面的改善形成了鲜明对比。机构普遍维持买入评级,并上调盈利预测,其中申万宏源将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上调至537.81-680.14亿元区间。
当前保险股的市场表现似乎与基本面有所背离。在三季报披露当日,中国太保股价下跌约6%,这种反差可能反映了市场对长期利率下行、权益市场波动的担忧。然而,从经营实质观察,公司通过长航转型深化,在队伍质态、产品结构、渠道布局等方面均已展现出明显的经营alpha。
保险企业的价值评估始终需要在短期业绩与长期价值之间寻找平衡。中国太保三季报所提供的,正是一个观察这种平衡的绝佳窗口。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