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民生刚刚拿下股票期权做市业务资格!这家在2025年加速整合、业绩爆发的券商,正式跻身衍生品核心赛道,标志着其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再上一个台阶。这不仅是牌照的扩容,更是战略布局的关键落子。
牌照获批,进入期权做市“俱乐部”
根据11月16日公告,国联民生(601456.SH/01456.HK)已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核准其开展股票期权做市业务资格。这意味着公司可以在沪深交易所为ETF期权等品种提供流动,承担报价、平抑波动、稳定市场的职能。目前,全市场具备该资格的券商数量有限,主做市商多集中在头部机构。以2024年底数据看,上证50ETF和沪深300ETF期权的主做市商均仅有19家。国联民生此次获批,表明监管对其资本实力、风控体系和交易技术的认可,也意味着其成为少数能够参与这一高门槛、重资本业务的中型券商代表。
整合红利释放,支撑做市能力建设
这张新牌照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建立在国联与民生证券深度整合的基础之上。截至2025年11月,国联民生对民生证券的持股比例已提升至99.98%,基本实现全资控股。今年以来,投行、资管、财富管理及研究条线的整合全面提速,组织架构与系统平台逐步统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近期引入原天风证券海外首席分析师孔蓉担任研究院副院长,强化研究驱动能力。这种“资本+业务+人才”的协同效应,为做市业务所需的定价能力、风险对冲和系统支持提供了坚实后盾。做市业务本质上是“用资本换收益”,需要强大的资产负债表和低延时交易系统支撑,而整合后的规模优势正为此类重资产业务铺路。
从财务表现看,整合成效已在财报中兑现。2025年前三季度,国联民生实现营业收入60.38亿元,同比增长201.17%;归母净利润达17.63亿元,同比大增345.3%。资产规模也快速扩张,总资产达1893.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4.76%。充足的资本储备为其开展做市业务、构建期权持仓头寸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观察到,当前两融余额维持在12亿元以上高位,显示市场对公司有一定的杠杆资金关注度。但需注意,做市业务初期投入大、回报周期较长,且面临市场波动带来的库存风险,实际贡献还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