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民生整合再进一步。9月24日,国联民生公告称,民生证券现有投行项目自9月23日起迁移并入国联民生承销保荐。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民生证券作为保荐机构仍在推进中的IPO和再融资项目合计达15单,分别处于已问询、已回复等多个审核阶段。另据半年报披露,2025年上半年,国联民生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4.94%。有业内人士表示,整合后的投行业务有望给国联民生整体经营业绩带来显著的正面贡献。同时,这也要求公司在执行层面保持高效、合规,并且持续关注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不同的挑战。

投行项目正式迁移
9月24日,国联民生公告称,民生证券现有投行项目自9月23日起迁移并入国联民生承销保荐。
公告表示,目前,国联民生已完成发行股份购买民生证券99.26%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相关事项,并妥善有序推进整合工作。收购后国联民生承销保荐与民生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整合工作稳步推进,并将国联民生承销保荐确定为公司投资银行业务整合后的业务开展主体。
在明确投行项目迁移的整合进度后,相关项目数据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4日,民生证券作为保荐机构仍在进行中的IPO和再融资项目合计达15单。其中,处于已问询、已回复阶段的项目共12单,处在报送证监会和证监会注册的项目分别为2单和1单。
值得一提的是,自民生证券并入后,国联民生的投行业务收入得到了明显增长。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联民生实现投资银行业务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214.94%。
不过,推动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民生证券投行项目也在年内被曝出合规问题。2025年4月30日,深交所指出,因迪嘉药业IPO项目中存在对发行人独立性瑕疵情形及整改情况未予充分关注和审慎核查、资金流水核查程序执行不到位等违规情形,对保荐机构民生证券书面警示,保荐代表人包静静、何润勇则被通报批评。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表示,通过资源整合,国联民生承销保荐能够增强其在投行业务领域的市场地位和服务能力。此外,民生证券可能为国联民生承销保荐提供更多的业务机会和潜在客户。不过,投行业务合并后仍需要强化内部控制体系,确保所有项目遵循严格的合规标准,以避免违规情况再次发生。同时,应加强内部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风险意识。为提振投行业务水平,公司可以通过加强与现有客户的沟通和服务,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以及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来优化业务流程和决策机制,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整合有望带来正面贡献
回顾国联民生的整合历程,还要追溯至2024年4月。彼时,国联证券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停牌公告》,宣布将通过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收购民生证券控制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拉开并购重组大幕。
同年1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同意国联证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注册、核准国联证券和民生证券变更主要股东、民生基金和民生期货变更实际控制人等的批复。2025年2月,国联证券A股证券简称正式变更为“国联民生”。
8月,合并后的国联民生迎来“新帅”。葛小波因工作调整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主任委员、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由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顾伟担任公司董事长。
最新数据显示,国联民生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11亿元,同比增长269.4%;归母净利润为11.27亿元,同比增长1185.19%。排名方面,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在A股42家直接上市券商中分别排在第19位和第20位。
就进一步推进投行业务整合预计将带来哪些影响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发文采访国联民生,对方表示以公告为准。
在半年报中,国联民生曾明确投行业务定位及未来发展方向:2025年下半年,公司坚定践行产业投行、科技投行、财富投行战略定位;优化行业分组机制,扩大重点行业和前瞻性行业的覆盖范围,加大对高成长潜力行业项目的开发、拓展力度,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持续扎根无锡根据地,深度挖掘无锡等重点区域的市场潜能,积极参与无锡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深耕根据地产业资源和客户资源,聚力打造区域首选投行,在此基础上稳步拓展全国市场,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
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认为,未来公司可以本着差异化竞争的思路,在拓展业务时,形成自己相对独特的竞争优势,这是其投行业务未来突围的核心所在。
余丰慧表示,长期来看,整合后的投行业务有望给国联民生的整体经营业绩带来显著的正面贡献。随着业务协同效应的释放,预计公司市场份额将有所扩大,盈利能力也将得到提升。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资本市场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国联民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求公司在执行层面保持高效合规,并且持续关注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不同的挑战。
北京商报记者郝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