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10月13日讯,有投资者向国机重装提问, 你好董秘,祝你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请问公司的产品和业务有没有涉及到可控核聚变
公司回答表示,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十四五”以来,公司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加强可控核聚变装置关键材料及零部件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先后突破了低温超导磁体材料制备、超深坡口焊接、超大构件加工变形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完成了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TFTF线圈盒AU3先行件、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H-70TF线圈盒等产品的制造。基于前期的技术研发成果和制造业绩,公司于2023年11月获得了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 TF线圈盒的首套制造项目,目前项目推进顺利,将于近期完工交货。今年一季度,公司又成功签订了BEST TF线圈盒的批量化制造订单,推动公司产业结构调整迈出坚实一步。祝好,谢谢!
BEST TF线圈盒项目进展与技术突破
1. 项目背景与核心地位
BEST(Burning plasma Experimental Superconducting Tokamak)是全球首个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主导设计,目标于2027年建成,填补“实验堆”至“示范堆”的工程化空白1。其TF线圈盒作为环向场磁体的核心承力部件,需在液氦温度(4.2K)下稳定运行,承担极端电磁力负载并保障结构稳定性,技术难度远超ITER同类部件12。
2. 制造与交付进展
- 首批交付:2025年10月7日,BEST首批TF线圈盒(高10米、宽5.5米、重58吨)完成制造并发运,材料与工艺达国际先进水平。
- 参与单位:由聚变新能(安徽)、等离子体所、国机重装二重装备、上海电气核电集团联合攻关,其中上海电气负责CHSN01不锈钢铠甲及线圈盒直线段制造(已交付3套,总需求17套)。
3. 关键技术突破
- 材料工艺:优化CHSN01奥氏体不锈钢冶炼,解决窄温区裂纹控制与晶粒细化问题;采用30kW激光焊接技术,实现大尺寸D形结构焊接变形控制(精度达毫米级)。
- 制造能力:国机重装凭借8万吨模锻压机技术,掌握全流程制造工艺,完成BEST线圈盒批量件任务;上海电气突破316LN极低温激光深熔焊技术(深度80毫米)。
4. 产业链协同与战略意义
该项目整合了科研院所与高端制造企业资源,推动聚变技术从实验室迈向商业化。国机重装与上海电气通过CRAFT、BEST项目积累核心技术,为未来聚变能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国机重装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核心地位与技术贡献
1. 核心项目参与
国机重装作为我国重型装备制造领域的“国家队”,深度参与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项目,负责制造超导磁体核心部件——TF线圈盒。该部件需在-269℃极端条件下运行,涉及新型材料开发、冶炼、锻造等全流程技术挑战,公司凭借8万吨模锻压机技术实现18米级超导线圈一次成型,产品合格率达100%1。2024年已完成CRAFT项目交付,并承接BEST项目线圈盒批量订单,2025年核聚变相关订单同比增长320%。
2. 技术突破与专利积累
- 材料工艺:突破国际禁运的钨铜部件技术,为CFETR(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提供关键材料;钨基复合材料耐温达2000℃,应用于ITER第一壁及偏滤器。
- 装备能力:全球唯一掌握8万吨模锻压机技术,解决超导线圈精密制造难题,并积累机械加工、焊接等多项专利。
3. 合作与市场布局
- 与中核集团成立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参与“星火一号”项目磁体系统研制。
- 2025年新签核聚变装备订单超8亿元,占营收15%,未来将受益于ITER设备国产化替代。
4.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4.81亿元(同比+21.24%),净利润1.11亿元(同比+2.03%)。
- 股价近期受核聚变概念催化,技术面呈现底部筹码集中形态,主力资金抢筹迹象明显。
5. 战略意义
国机重装通过CRAFT项目积累核心技术能力,目标2030年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推动国产化替代并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