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28 21:59:30 股吧网页版
工商银行晋级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第三组 中国金融业全球话语权再进阶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常佩琦


K图 601398_0


K图 01398_0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常佩琦)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一纸更新名单,映射出中资银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进阶之路。

  在FSB日前发布的2025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中,我国5家国有大行“上榜”:工商银行由第二组升至第三组,成为首家进入该组别的中资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维持在第二组,交通银行处于第一组。

  工商银行28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将在巩固自身稳健发展的基础上,持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风险防控和金融创新能力。同时,还将积极为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2028年第二阶段达标要求做好准备。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此次工商银行升组,标志着中国金融体系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未来,全球银行业格局有望重塑,中资银行将从“规模出海”向“质量出海”稳步崛起。

  工商银行跻身G-SIBs第三组

  FSB日前公布了2025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共有29家银行入选,与2024年名单相同,但部分银行的组别分配有所调整。

  具体而言,工商银行“晋级”至第三组,成为首家进入该组别的中资银行;美国银行从第二组升至第三组,德意志银行从第二组降至第一组。

  记者了解到,G-SIBs评估办法主要指标共分为5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复杂性和跨境业务。FSB指出,银行组别调整主要反映其业务活动的变化,其中“复杂性”指标对评分变化影响最大。

  惠誉博华金融机构部副总监彭立认为,相较于往年,本年中资G-SIBs分数变化呈现两大特点:首先,规模不再是分数上升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工商银行及中行分数分别大幅上升33分和32分,均由于多个子因素共同抬升所致;其次,今年的汇率影响对中资G-SIBs评分产生了推升作用。

  针对工商银行入选G-SIBs第三组,该行资产负债管理部相关负责人回应上证报记者称:从工商银行自身看,这是近年来工商银行持续推进包括智能化风控、现代化布局、数智化动能、综合化服务、生态化体系的成果体现。

  从外部因素看,国际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及汇率变动推动工商银行此次升组。“去年部分国际大型银行业务增速放缓,系统重要性评分出现回落。此外,由于FSB使用欧元作为分组评估的基准货币,2024年人民币较欧元明显升值,客观上也增加了中资银行的得分。”上述负责人表示。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工商银行升组反映了其在全球业务规模、跨境联动与系统性影响等方面的持续增强,是国际监管机构对工商银行综合实力的客观认定。

  中资银行全球重要性跃升

  多位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工商银行此次跻身G-SIBs第三组,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更进一步。

  “这一事件向全球金融市场传递了三重信号。”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分析称:

  首先,中资银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系统重要性显著提升,特别是中资大型银行在全球金融生态中的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

  其次,工商银行升组发生在美国银行升组、德意志银行降组这一欧美银行格局动态调整的背景下,凸显了全球银行业竞争重心向新兴市场倾斜的趋势。中资银行凭借“一带一路”倡议、人民币国际化等机遇,与欧美银行巨头在全球化布局上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再其次,全球银行业竞争格局或将重塑。工商银行升组并非单纯出于对外延式扩张模式的肯定,而是对其在跨市场清算、同业网络、资产负债结构与产品线多样性等众多综合指标和内涵式扩张、精细化扩张模式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更高组别后,工商银行将面临更高资本与流动性要求:附加资本要求上升至2.0%,总体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上升至12.5%。同时,TLAC监管要求也将同步提升。

  在娄飞鹏看来,这将推动工商银行在资产质量、业务结构与资本效率上更加趋于审慎平衡。如何在合规框架下提升海外运营的本地化深度与风险响应能力,也是工商银行需面临的课题之一。

  “目前来看,工商银行具备较强的资本实力,2025年三季度末资本充足率为18.85%,较监管要求保有充足的缓冲。”工商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相关负责人透露,该行将积极为TLAC2028年第二阶段达标要求做好准备,确保守住合规底线。同时,还将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信贷投放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以充足的资本实现监管合规与服务实体的良性互动。

  推动行业从“规模出海”转向“质量出海”

  受访人士认为,此次工商银行升组将对国内其他大型银行产生示范效应,强化行业整体对全球监管标准的内化与协同,推动中国银行业从“规模出海”向“质量出海”稳步演进。

  “这将促使其他国有大行进一步对标全球大型银行的经营、治理与风控,推动全行业在资本规划、TLAC达标、流动性储备与处置预案方面加速完善,缩小与国际同业在方法论与工具层面的差距,激励主要银行的经营模式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与效率驱动’。”庞溟认为。

  中金公司研究部总监、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说,目前国有大行与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相比,规模上已经位居前列,但在跨境业务、业务复杂度等方面的G-SIBs评分相对较低。未来,随着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出海”,国有大行将在全球竞争中迎来更多机遇,跨境业务和综合服务能力也有望进一步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中资银行在提升全球金融治理话语权的进程中,责任与挑战也随之而来。

  林英奇分析说:在国际监管协同方面,中资银行需同步满足母国监管政策、东道国监管规定,以及国际权威机构的监管要求,而这些规则在反洗钱合规标准、资本充足率核算方法、数据跨境流动规范等领域存在差异;在跨境风险防控层面,伴随中资银行海外业务的持续扩张,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扩大且波动幅度加剧,可能放大市场波动风险。

  针对中资银行在“全球突围”过程中所面临的潜在挑战,庞溟提出若干建议:

  首先,需适应多司法区域、跨监管框架的合规体系, 同步满足资本、杠杆、流动性与可处置性等各方面更严格的标准,并处理监管差异带来的操作复杂度与合规成本。

  其次,在地缘政治与汇率波动背景下,需强化压力测试的场景化与联动性,提升对极端事件的吸收与隔离能力。此外,中资银行非人民币资产占比偏低使其易受单一汇率波动影响,需有效防范和对冲风险。

  此外,分支机构治理与数据跨境流动合规要求趋严,应在集团层面对数据安全、风控模型与审计追踪等方面建立统一标准,完善协同机制与做好人才储备。同时,中资银行还应适时主动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秩序重构和国际规则制定,实质性提升话语权和主导权。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