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期分红的主力军,23家A股上市银行的2575.86亿元中期分红“红包”正在路上。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已有8家A股上市银行中期分红实施完成,其中常熟银行、长沙银行、苏农银行、张家港行是首次进行中期分红,民生银行以59.54亿元的分红金额暂居首位。
下周,苏州银行、杭州银行、中信银行将分别于11月17日、18日、21日实施中期分红,金额分别为9.39亿元、27.55亿元和104.61亿元。后续,工农中建四大行的百亿元分红也在路上。
国有大行持续引领
更多中小银行及农商行加入分红大军
11月11日晚间,杭州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每股派送现金股利0.38元(含税),以该行当前普通股总股本72.49亿股测算,此次中期分红将派发普通股现金股利达27.55亿元(含税),分红总额同比增长24.10%。
以杭州银行为代表,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中期分红已从“可选项”升级为“加分项”,在国有大行持续分红的引领下,更多中小银行及农商行加入中期分红阵营。
“这是对传统的‘一年一次’分红模式的补充。”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银行尤其是业绩优良的银行,盈利模式相对稳定,利润规模大且现金流充沛,为进行中期分红提供了坚实的财务基础。”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1月13日,已有23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中期分红方案,占比56.10%,合计派现规模达2575.86亿元,其中7家为首次进行中期分红。
国有大行依然稳居“主力军”地位:工商银行以503.96亿元分红总额高居榜首,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紧随其后,中期分红金额分别为486.05亿元和418.23亿元,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拟分红金额分别为352.50亿元、138.11亿元、147.72亿元。六大行合计派现2046.57亿元,约占全部上市银行中期分红总额的近80%。
与此同时,常熟银行、宁波银行、长沙银行、苏农银行、张家港行、兴业银行、无锡银行等7家上市银行首次启动中期分红。其中,常熟银行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4.97亿元,占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比例为25.27%;长沙银行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00元(含税),合计派现8.04亿元。苏农银行、张家港行的首次中期派现金额分别为1.82亿元和2.44亿元。
响应政策号召
传递价值信息
上市银行参与分红频次与效率同步提升,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2023年12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及其后续修订,明确鼓励上市公司增加现金分红频次,提高分红水平。随后,新“国九条”以及中国证监会印发的《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引导推动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
首次参与中期分红的上市银行中,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的分红规模均达到百亿元级别。
根据半年报披露,招商银行2025年度中期利润分配现金分红金额占上半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35%,预计将于2026年1月至2月之间派发现金红利。兴业银行拟每10股分红金额5.65元,分红总额119.57亿元,占上半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比例为30.02%,将于2026年1月召开股东会审议利润分配方案,并在股东会通过后,尽快推动分红落地。
兴业银行行长陈信健在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该行首次实施中期分红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响应政策号召,二是传递价值信息。他提出,银行股具有业绩稳、估值低、分红高、波动小的“类固收”属性,在投资组合中能起到平抑收益波动的作用,是机构投资者配置低波红利资产的核心选择,也契合个人投资者长期稳健增值的需求。实施中期分红、保持分红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不单是银行经营实力的直接体现,更是向市场传递价值信号,吸引更多中长期稳定资金配置,形成“经营管理-分红回报-资金配置-估值修复-价值凸显”的正向循环。
更多上市银行酝酿中期分红
更多的上市银行正在酝酿或者推动中期分红方案落地。例如江阴银行已经发布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预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待股东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浙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董事会秘书骆峰也在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态,浙商银行最近三年累计分红超过132亿元,将进一步研究相关政策,借鉴同业案例,统筹考虑未来分红方案。
“分红次数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基于经营业绩,稳步提高分红比例。”董希淼强调,面对息差继续缩窄、盈利有所下滑等压力,上市银行首先应开源节流,努力保持利润增长基本稳定。同时,应通过利润留存等方式适当补充资本,提升风险抵补能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稳健性。他呼吁,大股东和其他投资者对上市银行分红应有合理期待,应树立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支持上市银行夯实长远发展根基、稳步提高业绩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