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商银行”)正式收购承接锦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州银行”)。工商银行将全面承接锦州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网点及人员。锦州银行这家历经多年风险处置的区域性银行正式并入国有银行体系。

根据锦州银行官网10月26日发布的“提示公告”,双方已签署《收购承接协议》,确保锦州银行依法开展的商业银行业务及资产负债由工商银行受让。锦州银行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将不受影响,工商银行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继续为客户提供商业银行服务。在转让准备期间,锦州银行客户可继续通过其线上、线下渠道办理业务。
业内认为,此次收购是工商银行对锦州银行风险处置的终局性举措。
公开资料显示,锦州银行成立于1997年1月,由锦州市15家城市信用社和锦州市城市信用社联合社整体改制而成,设立时名为锦州城市合作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4月更名为现名。2015年12月7日,该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2019年,锦州银行因不良率高企陷入经营危机,数据显示,2019年锦州银行不良率达6.52%,超过监管红线。2019年7月25日,锦州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称,“目前,锦州银行业务经营总体正常。近期,该行董事会及部分大股东正在与多家有意愿的、有实力的机构接触,洽谈引进战略投资者事宜,在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支持指导下,目前谈判进展顺利。”
同年7月28日,工商银行发布公告,通过子公司工银投资出资30亿元受让其10.82%股份。中国信达、中国长城同步入股,三者均强调为“财务性投资”。
尽管已获国资入股,至2022年6月末,锦州银行不良率仍高达2.87%,同期商业银行平均不良率约为1.7%。2023年初,锦州银行宣布H股长期停牌,同年2月,其发布公告称,对中国境内主要股东启动一揽子财务重组交易。锦州银行表示,此次交易将有利于该行优化资本结构,增强综合竞争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但结果显示,依然未能扭转颓势。2024年4月,锦州银行正式从港交所退市,成为内地首家港股退市银行。
业内分析认为,锦州银行被工商银行收购,成为近年来中小银行风险处置的典型案例。近年来,监管部门推动金融机构市场化重组,鼓励优质银行并购经营困难的同行。这种模式既能有效化解风险,又能保障储户利益,避免引发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