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2025年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发布会暨中国经济秋季研讨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油、中国海油、招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平安、贵州茅台稳居榜单前十。
“2025中国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500家上榜企业中,利润超100亿元企业97家,较上年减少5家;超500亿元企业24家,较上年增加5家;超1000亿元企业12家,较上年增加2家。
中国百强论坛秘书长田晓红对榜单进行解读,指出今年榜单的五大特点。营收微降利润增长,头部企业支撑显著,马太效应或需关注;金融业盈利突出,制造业量利双升,建筑能源与服务业承压;银行盈利绝对主导,非银金融超越石油石化,交运扩容亮眼;电力设备、房地产及上下游行业遇冷,企业数量和利润双降;北京利润份额独超半壁,东部稳居核心且集聚效应继续增强。
具体来看,北京继续稳居各省市上榜数量之首,78家企业实现利润33,773.91亿元,再创新高,占500强利润总额的51.08%。东部沿海省市依旧是上榜主力,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山东五省市分别以66家、54家、51家、43家、31家的上榜数量位列第二至六位,福建14家上榜,位居第九。天津和河北也各有10家。以上省市都是东部地区的。
从城市视角看,500强分布于148个城市,较去年增加23个,意味着更多三、四线城市的优质企业实现成长突破,反映出全国企业发展的区域均衡性有某种程度上的增强,并非集聚效应或虹吸效应占据绝对主导。
会议同时发布了2025年中国(全球)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2025年中国创新板块上市公司百强排行榜和2025年中国最具成长性上市公司排行榜三个子榜单。
会上,中国百强论坛主席、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华东理工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发表了题为《中国经济内外双循环的协调发展》的主题演讲。
沈晗耀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面临四大问题与挑战,一是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制约了经济增长;二是房地产下行,拖累大盘,制约了经济增长;三是债务过重,制约发展,影响了经济循环;四是国际摩擦阻碍了国际大循环,科技摩擦导致失业及二极分化,阻碍了国内大循环。
针对这四大问题与挑战,沈晗耀提出了六大对策建议。包括打造三大世界级科创中心,百强公司与百强大学双百联动,抢占世界制高点;全面发展第四产业,以公共品经济带动私人品经济繁荣,畅通经济大循环;强化政策性金融体系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