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规模连续实现净流入的银行理财,在三季度末出现回落。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从可信渠道汇总的独家数据显示,管理规模在1万亿元以上的14家理财公司(含6家国有行理财、8家股份行理财)中,有13家9月末余额环比下降,合计减少约8700亿元。
9月,固收类产品中的纯债型理财规模降幅较为明显,或与近期债市波动不无关系。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由于同期股市表现较好,配置一定比例权益资产的“固收+”、混合型理财等产品显著获益,规模明显见涨。
超七成降幅来自大行阵营
证券时报记者汇总的上述数据显示,规模排名前14的理财公司(下称“TOP14”)9月末合计规模为24.19万亿元,较8月末下降约8300亿元。其中,仅有华夏理财当月录得375亿元的增长,其余公司则合计下降约8700亿元。这也是自二季度末回落约9500亿元以来,TOP14在三季度末跨季时再次出现整体回落。
从公司类型上看,国有行理财公司在降幅中占大头。其中,6家国有行理财公司单月合计下降约6540亿元,占13家下降公司合计降幅的75%。单月下降规模超1000亿元的公司共有3家,分别为农银理财、工银理财和建信理财,中银理财单月降幅也近1000亿元。
分产品类别来看,规模降幅最大是固定收益型中的纯债类产品。上述14家理财公司环比8月末减少约6700亿元,其中6家国有行理财公司合计下降约4400亿元。
国信证券分析师孔祥等在研报中分析,今年9月存款搬家持续,在“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债券市场受到冲击。另外,受基金销售新规影响,市场担心银行间金融市场和银行理财会大量赎回债券基金,导致债券调整显著,纯债类理财产品规模存在一定赎回压力。不过,预计基金销售新规于2026年下半年执行的可能性更大,潜在赎回规模低于预期。
出现规模下降的另一类产品是现金管理类,TOP14合计余额为5.67万亿元,较8月末减少约2800亿元,较年初则减少约5700亿元。潜在原因之一是,今年以来银行存款利率再度走低,使主要配置现金、存款或存单等资产的现金类产品收益率明显缩窄。
值得一提的是,受9月份股市提振,当月含权益资产的理财产品录得规模增长。数据显示,12家有权益增强型固收产品的理财公司,9月规模合计增长约1100亿元,其中兴银理财、工银理财、招银理财增幅明显。混合类产品方面,9月末TOP14的规模接近7300亿元,较年初增长约2200亿元。
部分机构抢抓行外代销
过去一年来,一批银行理财公司持续发力行外代销,逐步降低对母行渠道的依赖。
证券时报记者汇总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上述14家银行理财公司行外代销规模合计超6.94万亿元,其中行外代销规模占比接近或超过50%的理财公司达到了4家。
比如,交银理财、光大理财的行外代销规模占比甚至分别高达78%、68%,较2024年同期分别提升20个、23个百分点,展现出优秀的渠道拓展能力;而华夏理财、兴银理财和浦银理财的行外代销占比也分别高达58%、49%和45%,均较上年同期有显著提升。
相对而言,部分国有行理财公司因母行自身渠道覆盖面大,对行外代销的重视程度弱于其他公司,外部代销渠道的推进稍显迟缓。比如,工银理财、建信理财和农银理财的行外代销占比均低于10%。不过,中银理财的行外代销占比显著超出这三家,占比提升至27%,已接近部分股份行理财公司。
从银行销售端来看,多位受访的股份行基层零售客户经理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相对于年化利率低于2%的三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现金类理财已是更多客户的选择。与此同时,一些含权理财或股票型基金已成为商业银行做大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抓手。
含权产品放量增长
伴随二级市场持续上行,配置权益资产的理财产品发行力度加大,理财公司对上市公司的调研频次也在增多。
截至10月16日,9月以来已有23家理财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调研,调研总次数达168次。其中,创业板和科创板的上市公司更受关注,占比超过一半。
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今年以来理财公司含权类理财产品(含权益类、混合类产品)发行数量堪称放量式增长。其中,存续权益产品49只,远超去年全年的2只;混合类产品达1056只,而去年全年仅为169只。同日,仍有10只混合类、1只权益类理财产品处于募集和待售状态。
除了直接配置二级市场,9月份还继续出现了理财公司参与港股IPO基石投资的案例。9月25日,奇瑞汽车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PO,中邮理财获配基石投资份额2000万美元。
华宝证券指出,理财公司加速布局IPO投资背后,是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的双重推动。在监管层面,内地新政明确赋予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同等的IPO优先配售待遇,香港也同步优化上市制度,包括推出“科企专线”、压缩大型企业审批周期等,共同为企业上市和资金入市营造良好环境。在市场层面,低利率环境推动理财资金寻求收益增强,因此“固收+”策略中权益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显著上升。
权益市场的良好表现,也带动了打新主题理财产品发行的提速。数据显示,今年银行理财市场共有7款名称中含有“打新”的理财产品新发,9月以来就有4款新品推出,其中光大理财发行2款,华夏理财和兴银理财各发1款。
国信证券表示,未来,银行理财打造收益来源更多样、风险更可控的产品线,后续探索和布局多资产、多策略产品将是必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