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市场此前已有预期的新一轮存款降息开启。六家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均于官网公示了最新的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自今日起执行。每经记者注意到,此次调整,中长期存款利率的降幅更大。具体而言,活期存款下调5BP,整存整取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二年的利率均下调15BP,三年和五年利率均下调25BP。
“其实客户心里有预期,之前也认为存款利率会降,只是不知道具体会在哪天执行。”某大行网点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而以当前最新利率计算,倘若存入20万元,三年总利息相较之前将减少1500元。
这是自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以来,以大行为首进行的第七轮存款挂牌利率下调,也是今年的首次。从前几轮存款利率下调节奏来看,均是大行领头,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等陆续跟进。
记者注意到,今日大行存款利率下调后,部分股份行理财经理积极营业,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告知客户,部分2%以上的存款还有额度,有需要可抓紧存。有理财经理称:“今日我行暂时不调,预估明日调整,且存且珍惜。”
此外,也有一些理财经理借着今日存款利率下调的由头向客户推荐理财产品。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存款利率不断下行,此番调整后1年期存款利率更是已跌破1%。在此背景下,“存款搬家”现象是否会进一步凸显?
有受访人士认为,存款利率下调客观上会降低存款产品的吸引力,会给理财市场带来增量资金。但考虑到大多数储户的低风险偏好,预计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存款搬家”。此外,由于现金及银行存款在理财资产配置结构中的占比超过20%,因此存款利率下调也会给部分理财产品带来收益压力。
大行集体下调,1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
5月20日,六大行集体宣布调整存款挂牌利率,活期由0.1%下调至0.05%,降幅5BP;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中,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二年期限的降幅均为15BP,三年和五年的降幅均为25BP。股份行中的招商银行也于今日同步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各期限调整幅度与大行一致。

具体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5家大行以及招商银行,此次调整后,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二年、三年、五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分别为0.65%、0.85%、0.95%、1.05%、1.25%、1.3%。
邮储银行六个月、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分别为0.86%、0.98%,较上述银行同期限存款利率水平分别略高1BP、3BP,其余期限的整存整取利率与上述银行一致。
对于本轮存款利率下调,市场普遍有所预期。5月7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降息、降准等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同时提及将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相应下调存款利率。
“为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在央行推出降息、降准等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之后,银行资产端利率将进一步降低。为缓减净息差压力,六大行及招商银行等率先进行新一轮的存款利率调整。后续中小银行会跟进,而大型银行后续的调整空间,需要看本轮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接受每经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
“一般情况下,国有大行因负债稳定、客户基础雄厚,往往会率先调整存款利率,为市场树立‘锚’;随后,中小银行为维持息差,并参考市场竞争情况,跟进下调。”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接受每经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国有大行下调存款利率是5月7日降息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刚进一步解释道,货币政策降息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路径通常为:第一,央行政策利率下调,推动金融体系资金成本下降;第二,国有大行首先降低存款利率,引领行业调整;第三,中小银行跟进,陆续下调,形成行业联动;第四,存款利率下行促使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实体融资成本降低。
存款利率降幅超过LPR降幅,有助于银行稳定净息差
记者注意到,自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以来,以大行为首的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已进行了七轮。存款利率不断下调的背后是银行业愈发凸显的息差压力。据金融监管总局披露,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3%,较上季度下行0.09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且偏离1.80%的监管合意水平。

在存款利率下调的同时,最新一期LPR报价也于今日出炉,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均较上期下降10BP,也是LPR年内首降。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综合当前各类存款占比,我们判断此次六大行下调存款利率并带动其他商业银行跟进调整后,将带动整体存款利率下调0.11至0.13个百分点,基本能够覆盖本次LPR报价下调带动各类贷款利率下行对银行资产端收益的影响,稳定银行净息差。”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降准落地、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将继续改善银行负债成本。他表示,去年两次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叫停“手工补息”以及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管控,使得银行负债成本管控持续显效,部分对冲了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压力。
5月15日,0.5个百分点的降准正式落地,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优化银行负债结构、节约负债成本;同时,结构性政策工具降息25BP,预计每年可节约银行资金成本大概150亿元至200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
“此次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大于LPR降幅,也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为LPR报价的下调创造空间。”温彬表示。
据中泰证券研究所银行组测算,本轮降息、存款利率下调、降准预计提升2025年银行息差综合水平2.9BP,存款利率下调幅度超过LPR降幅,对息差形成有效支撑。
曾刚对记者表示,对银行来说,降低存款利率可有效降低资金成本,提升净息差,从而增强盈利能力和资本积累能力,在提高自身经营稳健性的同时,为后续扩大信贷投放提供空间。此外,降低存款利率还能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理财、基金等非存款类金融产品,有助于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拓展收入来源。
理财市场有望迎增量资金,但部分理财产品存收益压力
近年来,随着存款利率持续下行,一些储户将目光转向了银行理财产品。此番调整后,1年期存款利率已跌破1%。在此背景下,“存款搬家”现象是否会进一步凸显?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研报中提及,新一轮存款降息落地,有利于银行控制利息成本,但同时也会加大揽储难度,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将迎来增量资金。对于债市而言,存款利率下调可能会推动包括国债利率在内的广谱利率进一步下行。同时也将推动“存款搬家”继续,年内理财规模可能突破33万亿元的历史高点。
“存款利率下调客观上降低了存款产品的吸引力,预计会有一定比例的存款寻找替代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银行理财上规模。但当前公众风险偏好较难出现大的改变,大多数老百姓对资金安全性更加看重,因此我们判断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存款搬家。”杨海平对记者说道。
王青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存款利率下调,尤其是中长期存款利率下调,会降低银行存款的吸引力,储户可能会重新调整资产配置,将部分存款转移至理财产品,给理财市场带来增量资金。但需说明的是,在理财资产配置结构中,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超过20%(2025年一季度为23%),因此,存款利率下调也会给部分理财产品带来收益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