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大背景下,国有大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的角色定位备受关注。
4月29日,工商银行交出2025年一季度“答卷”。纵观这份成绩单,工行在超大规模体量下的“稳”“新”“韧”特征进一步凸显。
稳经济、稳经营:1.85万亿增量资金投放亮点足
所谓“稳”,既是于服务实体经济而言,亦是于自身稳健经营、持续创造股东价值而言。
今年一季度,工行贷款投放、债券投资“两投”保持较快增长,金融资源持续注入实体经济,为增长动能提供源头活水。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工行境内人民币贷款投放、债券投资合计增加1.85万亿元。其中,客户贷款及垫款较上年末增加1.31万亿元,增速为4.62%。
“1.85万亿元增量资金,是当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的生动诠释,也是做深做精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综合结果。”工行有关负责人称。
在具体投向上,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普惠、民营、涉农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
一段时间以来,引导金融资源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力度成为多方政策部署的重点,同时也是各银行重要的业绩增长点。从工行数据看,截至一季度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达到3.5万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4.8万亿元,均排名市场首位。积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一季度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超9600亿元,较年初增长10.9%。
在股权投资方面,截至目前,工行AIC股权投资试点城市基金签约规模已超1500亿元;日前工行还启动成立了800亿元科技创新基金,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在普惠金融领域,截至一季度末,工行普惠贷款较年初增量超3500亿元;涉农贷款增量超4600亿元,县域个人、公司、机构客户增速均高于全行平均水平。
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活,经济活。为实体经济提供源头活水的同时,工行的股东价值创造也有不俗表现。
去年以来,银行板块表现坚挺,工行股价持续走高,这一行情进一步延续至今年。今年以来,工行A股和H股均创历史新高。
今年一季度,尽管工行营业收入有所下降,但作为一个拥有51万亿资产、单季收入超2000亿元的“宇宙行”而言,营收、净利增速的变动在国有大行中属于相对稳健的表现。此外,今年一季度工行股东权益比上年末增加735.60亿元,增长1.84%。
“立起来”闯新路成效初见
所谓“新”,就是要在穿越周期的过程中闯出一条新路来。
向新而行,是当前形势下整个银行业都在求解的重要课题。工行在3月的业绩会上已给出答案,“把现代金融服务业第二根支柱立起来”,这是未来经营发展的第二条增长曲线。
发展壮大现代金融服务业离不开客群结构的协调优化,并在此基础上丰富非利息收入业态。这一点在一季度的经营成效中已有初步显现。
工行有关负责人指出,今年一季度,工行的公司、普惠、个人客户数量实现稳健增长,“零售+普惠”贷款占比保持稳定,“大中小微个”客户生态更加协调。个人客户金融资产(AUM)规模23万亿元,保持市场领先。工行生态化基础更加坚实,坚持稳健平衡,沿着资金链做实客户链、优化服务链、提升价值链。代发工资个人客户超1亿户,Z世代年轻客户1.2亿户。服务商户超1000万户。
在丰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生态方面,今年一季度,工行上海自贸总部(FT总部)作用持续增强,代客结售汇业务量同比增长56%,在港离岸人民币外汇做市交易同比增长2.4倍,服务上海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清算、结算、支付、托管等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加快建设,CIPS直参行增至33家,境外机构覆盖率超70%。
此外,发布“工银证智通”服务方案,为客户提供“集约化、货架式”的银证服务。一季度末,与150家证券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服务第三方存管账户数超1亿户,较年初增加300多万户,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开展支持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行动,累计支持及储备项目近400笔,涉及交易金额超千亿元。
闯新路离不开科技赋能。近年来,工行坚持持续推进智能化风控、现代化布局、数字化动能、多元化结构、生态化基础等五化转型。其中,在借助科技力量赋能方面巩固“领头雁”优势。
例如,深化数字工行建设,个人手机银行客户率先超过6亿户,月活超2.6亿户;手机银行、e生活月均动户数分别增长14.6%、8.5%,保持市场领先;开放银行对接用户数增长5.2%。深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开展“领航AI+行动”,赋能金融市场、信贷管理等20多个领域、200多个业务场景。企业级智能风控平台在境内分行推广应用,推动各类风险提前感知、精准识别、及时预警和高效处置,风险防控逐步实现由“人防”向“智防”转变。
资产质量韧性足
所谓“韧”,是工行最鲜明的标识。强大的资产负债表为经营韧性提供了坚实基础,而始终如一的夯基固本力度则为稳健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近期,外部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工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韧性也再次从数据中得以体现。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工行不良贷款率为1.33%,下降0.01个百分点;同时,拨备覆盖率达到215.7%,上升0.79个百分点。
同样是在2024年度业绩会上,工行高管层展望今年资产质量走势时曾指出,要将信用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推动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提质增效,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精准化解,筑牢智能风控“防火墙”,确保集团各类风险总体可控,资产质量核心指标保持稳定,重点领域风险有效管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本次一季报发布后,工行又进一步介绍了保持资产质量稳定的具体思路,即通过“全面管、主动防、智能控”路径,完善管住人、管住钱、管好防线、管好底线“四管齐下”措施,加强“五个一本账”管理,强化风险官配备和履职管理,压紧压实三道防线责任,统筹推进9+X类风险管理。目前工行还主动输出风险管理能力,向400多家中小金融机构提供风控技术和系统,共筑金融安全防线。
对于近期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工行表示,在全球市场波动和外部冲击下,集团保持平稳运营,各类风险总体可控。
展望未来,工行表示,以领军银行姿态再出发、再平衡、再攻坚,发扬光大工商信贷、零售业务、金融科技等“老三篇”的同时,谋划开辟新型金融基础设施、新型业务、服务新质生产力等“新赛道”,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