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富微电在2025年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业绩答卷。公司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0.78亿元,同比增长17.94%;归母净利润达4.4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5.08%,扣非净利润也实现了58.95%的同比增长。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中高端产品收入占比提升以及公司在成本控制和运营管理上的持续优化。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营收达201.16亿元,同比增长17.77%;归母净利润8.60亿元,同比增长55.74%,展现出盈利能力的显著增强。
从产业布局来看,公司已形成覆盖江苏南通、苏州、安徽合肥、福建厦门等地的国内生产基地网络,并通过收购AMD苏州及槟城85%股权,进一步强化了在高端封装领域的全球产能配置。2025年2月完成对京隆科技26%股权的收购,不仅增强了公司在高端集成电路测试环节的技术能力,也为未来带来稳定的财务回报预期。京隆科技在专业测试领域的差异化优势,有望与通富微电现有封测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技术层面,公司在多个前沿方向取得实质性突破。大尺寸FCBGA封装已进入量产阶段,超大尺寸产品完成预研并进入工程考核,同时解决了翘曲与散热等关键技术难题。在光电共封装(CPO)领域,相关技术研发已通过初步可靠性测试,标志着其在面向AI高速互联的先进封装路径上迈出关键一步。此外,Power DFN-clip sourcedown双面散热产品已完成研发,满足高电流、低功耗、高可靠性的需求,Cu wafer封装工艺平台也已建立并在全系列产品中实现批量生产,显示出公司在功率器件封装领域的系统性升级。
市场关注点方面,通富微电近期因被纳入“deepseek概念”讨论范畴,并频繁出现在缠论技术分析视频中,成为投资者情绪博弈的焦点之一。尽管此类技术流派分析未直接改变公司基本面,但客观上提升了交易活跃度。同期,工业富联、兆易创新等相关半导体产业链个股亦受到资金关注,反映出市场对国产高端制造升级的长期预期仍在发酵。其中,工业富联虽在2025年Q3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但股价出现回调,显示高估值背景下资金趋于谨慎。
展望后市,AI、新能源汽车、5G通信及智能驾驶等新兴应用正推动封装技术向高密度集成、高效散热与小型化演进。中国封测行业正处于由“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跃迁的关键窗口期。通富微电在FCBGA、CPO、Power封装等核心技术上的持续投入,使其具备参与全球高端封测竞争的能力。然而,行业波动、客户集中度较高及研发进度不确定性仍是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当前业绩表现已验证其经营改善趋势,后续增长可持续性将取决于技术转化效率与市场需求的共振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