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0月19日电(记者王淑娟)19日在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交通银行副行长杨涛表示,中国航运业不断创新进取,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不断跃升。航运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全面建设,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中国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了新动能,树立了新优势。
杨涛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2%和68%,其中,绿色船舶新接订单量占全球总量的69%。特别是中国历史性集齐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大型邮轮、航母,这三颗船舶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而洋山深水港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全球领先,港口连通性指数蝉联全球榜首,集聚了包括国际知名班轮公司总部、全球主要船级社分支机构在内的全产业链要素,形成千亿级规模的航运产业集群。
“交通银行作为唯一一家总部在沪的国有大型银行,做好航运金融服务,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既是我们的职责担当,也是我们打造上海主场优势,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杨涛说。
据悉,首先,交通银行拥抱绿色化转型大势,增强航运绿色金融供给。“交通银行积极响应航运业绿色化转型需求,重点支持LNG动力船、甲醇动力船等绿色低碳船舶的融资,参与制定国内首个水上运输业转型金融标准。交通银行旗下全资子公司交银金租是全球最大金融船东,近三年航运租赁投放中超过半数对象是符合监管口径的绿色船舶。”杨涛说。
其次,交通银行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提升航运金融智慧能级。全球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港口及航运数字化变革,智慧码头、智能航行船舶、航运平台经济等持续创新发展。杨涛表示,交通银行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整合航运场景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数据,提高航运金融业务的线上化、自动化水平,创新推出“航运管家”(中远版)等系列场景化金融解决方案,助力航运企业降本增效。交通银行还主动参与上海航贸数字化平台筹建工作,率先落地航贸信用证再贷款、大宗商品供应链融资等业务;此外,交行还打造“交银航贸通”平台,为外贸小微客群提供全流程线上化跨境金融服务。
第三,交通银行把握智能化高端制造机遇,助力航运产业升级。近年来,智能航行、智能机舱、智能货物管理等技术不断进步。杨涛表示,交通银行以金融赋能高端船舶制造,加大对智能船舶、无人驾驶船舶、高技术船舶的融资支持。特别是交银金租凭借“融资+融物”的经营模式,大力支持船舶制造业的发展,累计与国内船厂合作新造船项目总金额超过1000亿元,持有各类船舶超过450艘,航运资产余额已超过1500亿元。
杨涛表示,下一步,交通银行将继续深入贯彻建设航运强国国家战略,系统做好航运金融服务。一是扎根上海主场,坚持把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作为关键抓手,全面提升航运金融服务能力;二是发挥全牌照综合经营优势,围绕航运产业链各环节,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股贷债租”等综合金融服务;三是加强数字化经营能力,聚焦航运金融场景建设,持续探索科技赋能,打造高效便捷的跨境结算、融资、风控等一站式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