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孙忠)“依托国有大行背景和定位,银行AIC将成为资本市场中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耐心资本。”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蔚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目前,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下属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简称“银行AIC”)已累计在资本市场以债转股和纯股权方式实现过万亿元的股权投资,成为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力量。去年9月,银行AIC股权投资试点由上海扩围至北京、天津等18个城市后,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交银投资)积极行动,率先在北京、深圳等地布局基金设立和项目储备,支持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
陈蔚表示,交银投资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参与债转股与股权投资试点,已在支持科创企业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随着股权投资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2025年交银投资将实现股权试点工作在18个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份的全域覆盖,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正在崛起的“耐心资本”
交银投资作为五大银行AIC之一,成立之初就将对科技创新型企业支持作为自身最重要的业务,运用债转股和股权直投产品持续支持科创企业的成长。
交银投资成立于2017年12月29日,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银行债转股试点实施机构,也是国有五大银行中唯一一家设立在上海的债转股实施机构。交银投资通过债转股方式降低社会总杠杆率、有效处置和化解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同时通过债转股业务支持被投企业改善经营财务状况,改善被投企业的公司治理。
2020年,经监管批准,国有五大银行下设的AIC在上海开展不以债转股为目的的股权投资试点。拥有上海主场优势的交银投资也迎来了股权试点业务进一步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得益于交通银行在上海的主场优势,交银投资多年来在募投管退等全流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专业团队、流程风控、宏观分析和产业研判、项目投研、赋能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能力,形成了较多的科技金融特色案例,在落地项目、储备项目、退出项目等方面案例最多,积累了较丰富的实战经验。
此后,2024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做好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扩大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的通知》。银行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由上海扩大至北京、天津等18个城市。
“试点扩围以来,为更快地落实国家战略要求和监管通知精神,交银投资积极推动18城市的基金组建工作,2025年争取所有试点城市都有备案股权直投基金,为后续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的业务条件。”陈蔚表示。
受益于股权投资试点,交银投资管理的表内外资产规模实现大幅提升,已实现超千亿元的目标。
3月5日,银行AIC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围。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银行AIC股权投资试点从此前18个试点城市扩至试点城市所在省份。
陈蔚表示,银行AIC天然具有耐心资本的特征,即直投能力强、资金期限久、稳定性好,更注重社会效益等特征,能有效发挥资金支持、风险承担、价值创造和战略引领等方面的作用。去年中央提出要“壮大耐心资本”,对于银行AIC机构而言,不仅是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银行系AIC机构把握政策,实现良性发展的机遇。
市场化模式支持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2023年4月,卸任交通银行湖南分行行长的陈蔚履新交银投资,担任公司新一任董事长。
陈蔚强调,交银投资的业务重点要定位于国家设立AIC机构的战略初衷,即: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投资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做有效的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服务好“国之大者”,积极助力科技金融大文章。
近年来,交银投资持续加大对国家重点前沿的半导体项目的支持,并实现了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的全产业链覆盖,充分发挥股权投资“国家队”的作用。
陈蔚认为,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是制造业的“粮食”,代表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重点支持和布局这个行业赛道是体现大行担当支持“国之大者”的应有之义。试点扩围后,交银投资较多关注的领域是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绿色转型等类型的科技企业,下阶段将稳妥有序地研究生物制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未来经济等前沿领域的市场机会。
公开资料显示,交银投资对武汉新芯、积塔半导体、英韧科技等知名半导体企业均有股权投资。
与此同时,交银投资始终坚持市场化经营的理念。交银投资成立以来以做好市场化债转股为主责主业,服务实体经济降杠杆控风险,如今在股权投资试点中,也坚守了市场化策略。
陈蔚表示,去年9月24号新政至今,交银投资已有17只股权直投基金落地,并基本上担任管理人角色,发挥主动管理作用。
“我们按照企业成长周期和股权投资运行的特点,根据投资阶段和投资规模进行合理布局,整合梳理纯股权、债转股、表内直投、基金投资等产品模式,构建了覆盖科创企业种子期、早期、扩张期、成熟期等四大产品线,满足各类企业的股权投资需求。”陈蔚表示。
业务推进过程中,交银投资充分发挥主场优势。交银投资积极贯彻母行的上海主场战略,助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结合上海地区股权投资特点,确保每年对上海地区企业的股权投资额不低于当年新增投资额的20%;对上海地区中早期科技企业投资笔数不低于当年新增投资笔数的50%。目前已投资的上海项目都具有科技企业标签(诸如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等),近一半的投资属于A、B轮投资,具有鲜明的“投早投小投科技”特征。
2023年交银投资被上海市股权投资协会评为“最活跃投资机构”。在最近公布的《2024上海科技企业投融资生态报告》中,交银投资入选20家“2024年上海投融资活跃机构”。并且,在试点政策两次扩大范围的情况下,交银投资还将继续保持对上海主场的支持政策,努力做大做强上海科技金融业务,并示范带动18城市的科创金融发展。
目前,交银投资内部还开发了针对早期科创企业的“新苗计划”,通过利用母行与业内机构等各方资源汇聚,进行优质股权项目储备。如今,交银投资平均单户投资金额已从最早的过亿元大幅下降,最低单户投资金额300万元,更加凸显市场化和灵活性。
探寻风控与科创成长的结合点
“由于脱胎于商业银行,银行AIC股权投资试点最重要的是平衡科创成长与风险控制。”陈蔚表示,实现从债权思维转向股权思维的跨越,是银行AIC发展的关键一步。
此前,银行AIC债转股业务中的客户普遍是成熟型和经营稳定的企业,可以按照相应标准去判断企业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但在股权投资中,交银投资面对的是大量成长型企业。
在某一个科技领域或者赛道中,同时会有几个甚至十几个类似的企业,交银投资要在其中找到最有成功概率的企业。整体看,股权思维要立足于价值发现和聚集资源助力企业实现成长。
陈蔚表示,股权直投试点扩围,应该是为商业银行探索债权风控与科创金融研发找到了一个较好的结合点。商业银行有望真正找到一条良性的通道,成为商业银行全方位服务科创企业的切入点。
“银行AIC依托母行体系,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在基金募集以及项目尽调管理方面,有较为独特的完整体系。另一方面,银行AIC全面紧密的客户关系是其天然的优势,更加注重对于企业经营的研判,参与公司治理,专注于通过推动企业的经营改善实现股权价值的提升,从而获得经营股权的未来收益。”陈蔚说。
具体到操作层面,银行AIC能够从科技企业的需求出发,扎扎实实做好各个环节的服务,承担好重点科技项目以及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等不同需求的科技企业的股本融资需要,建立自己在不同赛道的核心能力,真正成为“耐心资本”。银行AIC机构与险资等在资金量大、期限长等方面还是有相当多的相同点。
“未来,银行AIC将是中国耐心资本中的生力军。交银投资作为交通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必将继续在股权投资方面不遗余力地支持上海金融中心建设。”陈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