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州”)位于四川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表整体轮廓为典型高原风貌,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这里不仅有高耸的雪山、广袤无垠的草原、清新宜人的空气,更有漫山遍野、成群结队的牦牛,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和谐的高原生态画卷。
在这里,旅游和牦牛养殖都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其中,牦牛不仅是游牧文化的图腾,更是万千牧民家庭的重要经济支柱。
牦牛保险破解养殖难题
近日,记者一行驱车从成都出发,穿过一条又一条隧道,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跋涉,来到了阿坝州的州府所在地马尔康市。考虑到高反的影响,记者一行在马尔康市暂作休整,第二天一早出发,前往素有“牧韵草原牦牛家园”之美誉的红原县。
红原县拥有1164万亩天然草场,这里的高原环境为牦牛提供了广阔的觅食空间和独特的生长条件,使得牦牛成为当地重要的畜牧业资源。红原县在气候上属于大陆性高原寒温带季风性气候,易发旱灾、霜冻、低温及大雪天气。
“自然条件下,牦牛冬季要掉膘20%—30%,春季死亡率较高。长期以来,牦牛养殖业处于‘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传统循环中。”西南民族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副院长、人保牦牛风险减量项目技术负责人史海涛向记者介绍。
为有效应对和破解极端天气及疫病对牦牛养殖带来的风险,近年来,国家实施政策性牦牛保险惠民政策,对牦牛保险实行保费补贴,由中央、省、州、县四级财政对牦牛保险给予保费80%的财政补贴,养殖户仅需承担20%。牧民享受了惠民政策,获得感极大增强。
中国人保积极参与当地牦牛保险项目中,为当地牧民提供风险保障,助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记者获悉,按照合同约定,针对因疾病、疫病、自然灾害、野兽袭击等直接造成被保险牦牛死亡的,保险公司即负责赔偿。
“在政策性牦牛保险的基础上,人保在阿坝州还创新推出了草原火灾保险、牦牛防返贫保险、商业性牦牛保险、牦牛价格保险,不断满足农牧民全产业链保障需求。”人保财险阿坝州分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人保充分发挥保险机制功能作用,全力保障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1月,人保集团向红原县捐赠了商业性牦牛养殖综合保险(即牦牛价格保险)。该捐赠项目共承保牦牛11763头,为4个乡镇2326户农户提供风险保障2470.23万元,保费资金全部由人保集团捐赠,为当地牦牛养殖户筑牢了风险屏障。
根据该险种合同约定,对因疾病、疫病、自然灾害、野兽袭击等直接造成被保险牦牛死亡的,保险公司对超过正常死亡数量的部分(合同约定正常死亡率为5%)负责赔偿。对于市场价格波动造成保险牦牛的市场价格低于保险约定价格(14元/公斤)的,被保险人在遭受收入损失时,也将得到理赔。
为牧民筑起“安心墙”
在红原县,随着对牦牛保险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牧民开始积极参与其中,为自家的牦牛投保。
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头牦牛政策性保险的保额为2100元,保费是130元,牧户只需缴纳20%即26元,即可享受2100元的保险保障。
“我家养了80头牦牛,全部参加了政策性牦牛保险。前些天因为大雪冻死了12头,获得了人保2万多元的赔款,挽回了损失。”瓦切镇德香村村民格巴告诉记者,有了牦牛保险,真是安心多了。
“过去损失一头牛,就要白干好几年。现在有了牦牛保险,老百姓都很满意。”安曲镇夺龙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夺龙村去年参加牦牛保险1万多头,最终牦牛死了接近400头,牧民都顺利拿到了赔付款,赔款只要几天时间就打到了牧民的一卡通账户上。
不仅是牧民,当地的牦牛养殖企业也纷纷参保。“有了牦牛保险,我们对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充满信心。”四川川藏高原农牧科技公司管理人员唐锐向记者介绍,去年公司一共获得赔付款5万多元。
据唐锐介绍,公司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从周边村就近购买牛犊进行培育,村民的牦牛也可以由公司专业养殖,卖牛时按照增重收益给村民分红,这样能够有效带动周边牧户增收。“我们会根据牦牛的不同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调整草饲配比,并根据养殖周期,进行循环出栏,提高出栏效率。”
这种多方参与、共同推进的模式,不仅有效降低了牧民和企业在养殖过程中的风险,构筑起“安心墙”,也为红原县的牦牛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保障。
数据显示,自2012年经营牦牛保险以来,人保已累计支付牦牛保险赔款5.6亿元,年均赔付金额从以前的几百万元增长到目前的近亿元,充分发挥了保险经济补偿功能,为农牧民灾后恢复生产以及牦牛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风险减量稳定生产
近年来,为助力实现草畜动态平衡和高质量发展目标,阿坝州积极推进高原牧区现代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
公开资料显示,阿坝州政府近年来大力扶持草牧业企业,积极推广人工种草,提高抗灾能力;同时,加强牲畜冬春补饲,降低牲畜死亡率和掉膘率,缩短牲畜养殖周期,提高出栏率;在此基础上,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加快畜牧业基础设施补短,并加大牲畜暖棚和防疫巷道圈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此过程中,中国人保积极参与,并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助力州内畜牧业转型升级。
针对牦牛养殖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人保经过前期深入调研,提出实施“牦牛风险减量项目”,重点围绕牦牛疫病防治、降低死损率等课题,与高校合作开展风险减量研究,持续优化牦牛养殖风险减量技术体系,惠及更多牧民,推动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人保与相关县级政府联合建立了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动物病菌传播可能性,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人保财险阿坝州分公司主要负责人曾辉向记者介绍,目前正跟州气象局开展合作探讨,双方将结合阿坝州情况,聚焦农业保险、巨灾保险领域,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实践探索。“比如,雨雪密集的时候,将气象部门的共享信息提前告知牧民注意雨雪来临,方便牧民提前准备防灾减灾物资,帮助他们抵御极端天气,稳定生产。”曾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