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集团要搞个“AI超级客服”,把金融、医疗、养老全串起来——这事听起来像科幻片,但它真的来了。
在第十九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上,平安集团首席技术官王晓航首次以CTO身份公开亮相,并透露了一个关键动作:平安正在内测一个统一的AI客户入口,名叫“AI超级客服”。这不只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它的目标是打通平安全量的服务资源,涵盖金融产品、医疗服务、养老保险,甚至日常生活服务,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连接。与此同时,平安还在推进“AI家庭医生”和“AI养老管家”两大配套项目,构成其AI服务生态的三大支柱。
我注意到,这个布局背后其实有清晰的技术演进逻辑。王晓航提到,AI已经呈现出三个趋势:一是边界在扩展,从理解文字图像,到现在能规划、执行任务,甚至开始介入物理空间,比如医院、养老院这些复杂场景;二是模型智能持续跃迁,预训练、后训练到推理全过程都在受益于Scaling Law,专业能力越来越接近人类专家水平;三是AI的角色变了,它不再只是辅助工具,在平安内部,已经有35%的代码由AI生成,某些先进业务单元甚至超过50%,这意味着AI已经开始承担端到端的工作责任。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是有点震撼的。很多人还在讨论AI能不能写周报的时候,平安已经在用AI重构整个服务体系了。更关键的是,他们不是空谈概念,而是把AI直接嵌入到高门槛、强监管的金融与医疗领域。这种落地能力,恰恰是大多数企业做不到的。
在我看来,平安这步棋的意义,远不止提升客服效率这么简单。它本质上是在构建一个“AI+家庭生活”的长期服务入口。想想看,如果你家的保险、体检、养老金规划全都通过一个AI来打理,而且它还能记住你的健康史、消费习惯、风险偏好,那这个AI就不再是冷冰冰的程序,而更像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家庭顾问。这种深度绑定用户的服务模式,一旦跑通,护城河会非常深。
当然,挑战也不小。数据安全、隐私保护、跨系统协同,每一关都不容易。但至少从方向上看,平安抓住了AI从“工具”走向“主体”的转折点。当别人还在卷参数、拼算力时,它已经在思考:AI到底该以什么角色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我觉得,未来的竞争,可能不再是产品对产品,而是生态对生态。而平安现在做的,就是提前卡位那个最贴近家庭生活的AI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