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31日,A股五大险企三季报数据悉数出炉,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合计达4260.3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上千亿元,同比增长33.5%。单看第三季度,五大险企净利润合计2478.47亿元,同比增长68.3%,数据可谓惊人。
具体到中国平安,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328.56亿元,同比增长11.5%;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648.0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4%。值得注意的是,若剔除出售汽车之家、并表平安好医生等一次性非经营性事项,单季度可比口径净利润增速高达82%。
盈利大增的核心驱动力来自投资端收益增长。今年以来股票市场回稳向好势头不断巩固,各险企积极把握市场机会加大权益投资力度。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实现总投资收益3685.51亿元,同比增长41.0%;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5.4%,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6.4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对此表示,股市行情好,各家保险公司的投资端都赚钱了,这是利润大涨最直接的原因。
在投资端收益狂飙的同时,上市险企负债端业务表现也可圈可点,尤其是代表业务增长潜力和经营质量的新业务价值指标。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357.24亿元,同比增长46.2%,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上升9.0个百分点。从渠道表现看,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3.3%,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9.9%;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9%,成为新业务价值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这背后既有渠道转型之功,亦有产品结构调整之力。从渠道来看,五大上市寿险公司都在个险渠道转型、增优培优方面下足功夫。新华保险累计新增人力超过3万人,同比增长超过140%,人均产能同比增长达到50%;中国平安代理人数量重新增至35.4万,相较6月底的34万增加了约1.4万人。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分红险成为多家险企共同发力的重点,随着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平安寿险升级推出多款主力财富及养老类、保障类产品,进一步丰富分红产品体系。
然而,深入分析财报细节不难发现,平安在整体增长背后也面临挑战。其净利润增速11.5%远低于中国人寿的60.5%和新华保险的58.9%,在本轮行业性复苏与增长周期中,平安的业绩弹性明显不足。分析认为,这既与平安资产、营收与利润基数远大于同业有关,也反映了其当前大力投入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生态战略和科技研发在短期内会侵蚀利润。
科技投入方面,平安以海量数据为基础构建AI护城河,数据库沉淀30万亿字节数据,覆盖近2.50亿个人客户。具体应用成效显著:平安产险实现车代渠道89%单件平均一分钟智能出单,平安寿险闪赔占比58%,AI坐席服务量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但AI大模型的训练、迭代及顶尖人才争夺需要巨额资金支持,这些战略性投入回报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转化为强劲增长动能。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转型步入深水区,中国平安能否通过科技与生态构建不可复制的护城河,将决定其能否在新一轮洗牌中持续领跑。数据显示,非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占比已提升至35.1%,银保渠道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传统保险业务格局。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