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 10月30日,中国平安集团党委书记胡剑锋到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回访帮扶企业。期间,胡剑锋表示,中国平安作为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不是捐款输血式帮扶,而是把帮扶与主责主业结合起来,实现多方共赢和帮扶价值最大化,这是中国平安全部产业帮扶项目能取得好成绩的秘诀所在。
30日下午,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阳光明媚,但风中已带着凉意。而此刻阴山优麦食品有限公司(下称阴山优麦)的厂房里则是机器轰鸣,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一颗颗刚从田里挖出来的马铃薯经过清洗、去皮、切割、油炸等工序,最终变成了香喷喷的薯条、薯饼。
工厂负责人笑着说:“现在正是新产品的推广期,平安给的50万薯条行销资金真是太及时了!”
2018年,中国平安开始结对帮扶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科布尔镇、察右后旗土牧尔台镇。如何挖掘当地燕麦、马铃薯两大特色农产品优势,成了摆在中国平安面前的一道待解题。
2015年成立,专注燕麦种植和加工的阴山优麦,慢慢进入了中国平安的视野。虽然当年仅仅是一家销售额几百万元的小微企业,但经过反复论证,发现该企业具有发展潜力。中国平安在帮扶过程中持续发力:通过“保证保险+全额贴息”,阴山优麦连续3年获得贷款9300万元,支持其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国产燕麦(裸燕麦)加工厂,可年产燕麦香米2万吨、燕麦片2万吨;提供产业帮扶资金用于企业对种植户统一开展种子发放、技术指导、农资供应,支持企业与农户签订原粮《保底收购合同》,按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回收燕麦,解决农民“卖难”问题;累计采购阴山优麦燕麦、马铃薯制品超1.3亿元,为企业销售进行兜底。
在“保险+贴息贷+订单农业+溯源+协销”这套为阴山优麦量身定做的方案持续帮扶下,如今的阴山优麦已成长为涵盖燕麦、马铃薯等食品加工,年销售额过4亿元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018年至2024年累计为农户创收超2.9亿元,带动农户近8000户。
阴山优麦仅是中国平安众多产业帮扶项目中的一个。中国平安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仅其下属企业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落地产业帮扶项目就有682个,项目从贵州台江县的蘑菇、四川凉山州的油橄榄、广西永福县的罗汉果、甘肃临洮的百合,再到“妈妈的针线活”赋能乡村女性增收,等等,遍布大江南北。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而社会力量的参与,对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补齐资源要素短板,推动产业规模化、差异化、品质化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平安作为社会力量,产业帮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是中国平安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出发点,”胡剑锋表示,中国平安作为综合性金融集团,自身业务与乡村振兴工作有非常多的契合点,比如普惠金融、农业保险、农业企业贷款,甚至企业做大做强后的融资上市,都可以跟平安的业务深度结合。
“帮扶员工要到一线去,到田间地头去,”胡剑锋表示,这是遴选帮扶项目时的硬性要求,只有深入一线基层深度调研,才能选出好产业、好项目。
“帮扶的价值要最大化,”胡剑锋表示,中国平安诞生在深圳,追求价值最大化,是刻在骨子里的,因此中国平安的帮扶不是捐款,不是输血式的帮扶,而是把帮扶工作与自身主责主业深度结合,同时要实现政府、企业、农户,以及自身多赢,只有如此,才可持续。(刘正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