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6 14:40:10 股吧网页版
平安人寿上海总部部分南迁深圳,员工随迁可获一定涨薪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孙诗卉上海报道

  平安全国性战略调整步伐加快,继平安银行之后,平安人寿上海总部部分员工也将南迁深圳,平安人寿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旨在加强管理、提升协作效率并助力业务转型。

  平安人寿表示,作为公司整体经营发展的一部分,其对总部办公地点进行了统筹安排,要求部分在上海办公的员工回迁至深圳总部集中办公。

  公司强调这一举措是“为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升团队协作效率,助力业务转型”,并承诺将保障所有流程合法合规,切实维护员工权益。

  平安的“深圳-上海”双城记

  平安人寿在回应中明确指出,此次调整是根据《保险法》《公司法》及《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的。这些法规要求公司主要办公场所应与注册登记的住所保持一致。

  选择将部分员工回迁至深圳总部,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合规性要求,确保公司注册地址与实际主要办公场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是顺应公司整体经营发展的需要。

  事实上,平安集团的双总部办公模式由来已久。

  2002年,平安将第二总部正式落户上海。平安保险入驻上海浦东时,曾引起广泛关注。当时平安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投资20亿元建设平安金融大厦,被视为平安全国化布局的重要一步。

  而在当时,最先迁沪的专业公司正是平安的寿险,当时的报道称,首批迁沪的数百名员工,主要来自寿险的银行保险事业部、团体保险部和个险营销部。

  当时有平安高层这样描述:“深圳是‘政治中心’,上海是‘经济/利润中心’”。这种“双中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平安集团当时的战略布局思考。

  如今,平安人寿总部部分业务线回迁深圳,似乎正在重新调整这一布局。不过,记者从内部人士处了解到,此次回迁中,银保、网格、投管、内审等业务部门并未涉及。

  选择离职可获赔“N+1”

  平安人寿的办公地点调整并非孤立事件。就在去年,平安银行已率先启动了类似调整,要求部分在上海办公的总行零售业务和科技部员工回迁至深圳总部。

  平安银行对此解释称,主要管理团队在深圳,部分业务团队在上海,存在管理、沟通、效率等问题,是从上海“回迁”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减少风险、提升效率。

  对于员工安置问题,根据内部人士提供的信息,平安银行提供了两种方案:上海员工离职赔偿为“N+1+2”;选择去深圳的员工,则一年报销12次往返机票费用,并提供2年住房补贴。

  不过,对于此次平安人寿的“回迁”补偿方案,有部分员工在社交媒体“吐槽”不如平安银行。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此次平安人寿员工如选择离职,将拿到“N+1”的补偿;而选择去深圳的员工,将获得一定幅度的涨薪,并同样享有探亲差旅补助、搬家补助等。

  虽然可能并不比平安银行的补偿方案更优,不过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评论,“当前经济形势下,能正常给出N+1的公司就已经不错了”。

  业绩承压下的成本控制

  平安近期一系列调整背后,业绩压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2025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47亿元,同比下降8.8%。

  随着市场环境及监管环境的变化,“降本增效”正在成为金融业的“主旋律”。

  从严格执行“报行合一?控制渠道费用、大量裁撤分支机构控制固定成本、到AI赋能全业务链条实现”降本增效,保险业正在从方方面面下手控制成本。

  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整合办公地点、优化组织架构来节省成本、提升效率,成为平安集团的必然选择。

  对于受影响员工的安置,平安人寿承诺“将保障所有流程合法合规,并积极进行人文关怀,切实维护每一位员工的合法权益”。

  虽然企业搬迁会提供一定的补偿方案或搬迁支持。然而,对于许多已在上海安家立业的员工来说,迁往深圳仍然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有平安银行员工此前曾表示:“在上海有房产有房贷且孩子尚幼,去深圳后,不仅面临与家人分离,还将同时承担深圳的住房租金与上海房贷,加上两地往返费用,生活成本加大”。

  也有一位平安人寿的年轻员工对记者表示自己愿意趁年轻去深圳闯荡一番事业。

  如何平衡企业经营效率与员工个人权益,是这类调整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截至发稿,平安集团股价未出现大幅波动。市场正在评估这些调整对集团长期发展的影响,多数分析师认为这是企业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的战略优化。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