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22 10:42:10 股吧网页版
中国资产价值重估下的核心机遇 中国平安机会几何?
来源:财联社


K图 601318_0


K图 02318_0

  当前,中国资产正经历一场系统性的价值重估。

  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上升,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政策的连贯性,使得中国资产的确定性优势愈发凸显,吸引了众多外资的加码布局。

  另一方面,市场对中国经济的认知逐渐加深,一些优质资产正在被重新发现,有望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实现估值的合理回归乃至提升。

  对于投资者来说,面对这一窗口期,深入挖掘那些具备良好基本面和稳定盈利能力的核心资产,正成为实现财富稳健增长的关键路径。

  01

  外资加码背后,政策定力与科技跃迁的双重叙事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外资的流向,恰似敏锐的风向标,精准地捕捉着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的热忱。

  5月1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就2025年4月外汇收支形势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持续向好,4月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109亿美元,处于较高水平,4月下旬外资投资境内股票转为净买入。

  资金真金白银投出信心票的同时,外资机构竞相“唱多”中国资产也为市场传递“最强音”。

  5月以来,高盛已两次上调中国股指目标点位。其将MSCI中国指数、沪深300指数的12个月目标点位分别上调至84点、4600点,预测涨幅空间分别达11%和17%。

  与此同时,野村也将中国股票评级大幅上调至"战术性超配",认为A股市场具备更强的防御性和政策支撑。

  瑞银证券亦预计,今年A股盈利将呈逐季回升态势。考虑到目前A股市场较全球新兴市场仍大幅折价,全球资金或呈现持续净流入态势。

  深入分析来看,外资加码布局的背后,本质上是对中国资产底层逻辑的深度认可。

  一方面,来源于政策稳定性的“稀缺溢价”

  对比国际市场的政策波动性,中国 “稳增长” 与 “高质量发展” 的连贯性与确定性成为稀缺资产。

  以美国为例,其两党博弈导致的政策反复,不仅影响了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特别是特朗普上任以来关税政策的反复更加剧了对美的“祛魅”进程。

  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对外部冲击的脆弱性,也导致其政策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较之下,中国一直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宏观政策始终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同时中国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仅关注短期经济增长,更注重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得益于此,这也使得企业和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发展形成稳定预期,增强了市场主体的信心,有利于企业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加大投资和创新力度,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科技跃迁带来的资产估值体系的重构。

  在政策的有力引导和支持下,中国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内功修炼抵御外部冲击,新质生产力在高端制造、AI、新能源等领域业已形成全球领先优势。

  当下,中国也正从“世界工厂”向“创新策源地”转型,硬核科技突破成为资产重估的核心驱动力。

  以今年年初来看,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打破“美国科技垄断全球”的叙事,这一现象甚至被德意志银行称为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技术竞争中的全面崛起。

  而这也触发了一场中国科技资产的价值重估行情,带动了中国权益资产整体的重估,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根据富途行情,恒生科技指数从今年一月中旬到三月中旬,区间涨幅超过40%。

  很显然,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中美AI发展的预期差,重塑了世界对中国科技的认知。这也使得海外资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逻辑发生改变,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产业竞争力予以重新定价。

  02

  A股估值低位下的新机遇,非银板块迎配置修正潮

  站在当下来看,A股的估值优势仍然明显,监管层亦对此积极发声。近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上表示,目前A股估值水平仍处于相对低位,沪深300市盈率12.6,明显低于境外市场主要指数,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

  在这一背景下,监管层也在积极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市场注入强心剂。

  此前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加大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支持力度,鼓励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也表示,将持续引导上市公司积极通过现金分红、回购增持、并购重组等方式提升投资价值,不断打造高质量、有活力的上市公司群体,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投资标的。

  很显然,监管层对上市公司质量的严格把控与持续提升,将进一步优化市场生态,使得优质资产的稀缺性价值凸显,为市场的估值修复奠定坚实的微观基础。

  可以预见,这些政策的催化作用并非短期脉冲式,而是将在未来持续显现,为A股市场的稳定与估值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另一方面,从市场内部板块动向来看,近期公募基金新规正为非银板块带来新的机遇。

  5月7日,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完善行业考核评价制度,全面强化长周期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

  新规对公募基金的业绩基准考核机制进行了优化与规范,在业绩基准这一“指挥棒”下,将引导基金资金的流向发生显著变化。以往,由于考核机制等多方面因素,银行、非银金融等板块在公募基金的配置中长期处于欠配状态。但随着新规落地,基金公司为满足业绩基准要求,必然会对资产配置进行重新审视与调整,推动资金向这些低估低配的板块回流。

  对此,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报指出,保险板块兼具欠配、高弹性及基本面改善三重特征。而数据同时显示,截至一季度末,非银板块重仓股的配置比例为1.0%,较沪深300 指数大幅欠配9.68个百分点;其中,平安/太保/国寿/新华/人保分别欠配2.38/0.37/0.29/0.17/0.1个百分点,中期来看有望迎来增量资金流入,预计大市值、高股息的标的将更受青睐。

  03

  中国平安:保险股价值投资的首选逻辑

  从上述数据中不难看到,中国平安与同业相比,存在明显的低配。

  实际上,此前华创证券研报也显示,尽管平安在沪深300指数中位列第二权重,但其公募基金持仓比例仅为0.2%,比基准配置低了2个百分点。

image

  (来源:华创证券)

  站在当下来看,随着非银板块迎来配置修正机遇,平安的低配优势相信也将进一步吸引资金关注,催化估值修复行情。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摩根士丹利发布研究报告就指出,中美互减关税改善市场气氛,由于利率稳定、保险销售趋势健康及转型注重质量,保险股吸引力上升。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大部分保险股新业务价值增长将改善,并较偏好中国平安。

  而在此前年报披露后,汇丰、美银证券等多家大行也分别给予中国平安A股和H股“买入”评级。而花旗在最新发布的A股首选(TopBuys)名单也将中国平安列入其中,并将其A股目标价看至60元。

  综合各大机构的观点,以长远视角观之,平安的长期价值可以说锚定于如下几个方面,这也正是其获得各路长线资金看好的重要逻辑所在。

  首先是,其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生态构筑的坚实护城河。

  平安以保险为核心,构建“金融+医疗+养老”生态闭环,形成明显的差异化竞争壁垒。在这一生态下,不仅实现了客户需求的深度绑定,同时交叉销售模式也有效降低了获客成本,伴随医疗健康养老板块与保险主业之间双向赋能,持续印证了生态协同带来的客户价值乘数效应。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覆盖2.45亿个人客户,客均持有合同2.93个,其中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留存率达98.0%。同时,平安个人客户中有近63%的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其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达6.12万元,分别为不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个人客户的1.6倍、4.0倍。

  其次是,科技驱动的效率革命。

  近期,在深圳和上海举办的多个境外投资者云集的会议上,外资机构对中国AI领域的青睐成为核心议题。其中,5月19日,在由深交所主办的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上,与会者普遍认为新质生产力将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产品让世界重新评估中国的科技水平,吸引着越来越多全球投资者关注中国资产、投资中国市场。

  紧随其后,在5月21日和5月22日,高盛、摩根大通峰会也相继将在上海召开,两场大会都将聚焦中国宏观局势、全球政策走向以及中国科技的发展,尤其是AI、智能驾驶和具身智能的前景。

  外资对中国AI的青睐,不仅是短期市场情绪的反映,更是对其技术能力、政策支持及产业链优势的长期信心。随着技术迭代加速与全球治理格局演变,中国AI产业业已成为外资配置资产的核心考量之一。

  在此背景下,聚焦平安,其对科技、AI的投入已持续超15年,AI技术已渗透至客服、风控、营销等全流程。2024年AI坐席服务量达18.4亿次,覆盖80%客服总量。此外,医疗数据库与金融场景深度融合,使平安在精准定价、个性化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形成差异化能力,这一壁垒也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

  可以说,科技带来的溢价效应不仅在于其经营效率和运营成本层面,更在对外技术输出中,演绎了新增长曲线,为其打开更大的成长想象空间。相信凭借这一优势也将让其在外资对中国AI资产的追逐浪潮中受到更多的青睐。

  再次,则是高分红与完善的股东回报机制。

  平安高度注重股东回报,过去超过十年的年度分红均实现持续增长,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超过4000亿元。 2024年平安股息支付率超50%,以当前A股股价测算股息率(TTM)接近5%,港股则接近6%。高股息优势下叠加外部不确定性升温的大环境,对险资、养老基金等长线资金构成配置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亦在股东大会上表示:“股东的每一分钱都很重要,我们很珍惜。将股东的每一分钱发挥最大价值是我们的工作。”这一表态彰显了管理层对股东利益的高度重视与坚定维护,进一步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站在历史周期的关键节点——"政策红利释放"与"全球资本再配置"形成的共振效应持续发酵,为中国资产估值体系的重构注入强劲动能。

  在这轮由基本面改善与信心修复共同驱动的资产重估浪潮中,中国平安凭借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生态壁垒带来的稀缺溢价、高分红优势构筑的安全边际,以及科技赋能下的成长弹性,使其成为当下核心资产淘金潮中不容忽视的基石标的。

  正如年初德银亚太区公司研究主管马力勤在最新研报中表示,2025年,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有望使“估值折价”逐渐消失,并有望在未来扭转为“溢价”。

  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把握当下的黄金窗口期,深度布局以中国平安为代表的战略型核心资产,或将成为未来十年分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红利的战略性抉择。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