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下午,中国平安(601318)2024年度股东会暨2025年第一次A股、H股股东会于深圳召开。
就参会股东对于公司科技和AI应用方面的进展,中国平安执行董事郭晓涛表示,平安集团对科技、AI的投入已持续超15年。
早在2017年,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就曾在内部高层会议上提出,人工智能时代有四大关键因素:数据、算法、算力、场景,而平安在数据和场景两个方面有着核心优势。
在数据方面,公司过去多年来构建了“953”AI科技底座,即9大数据库、5大实验室和3大科技公司9大数据库,包括5大医疗数据库和4大技术服务。
在场景方面,平安集团在综合金融方面有着全面的技术牌照,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平安客户。
在医疗服务方面,中国平安服务了大量健康医疗的客户,拥有全行业最丰富、最广泛的公益产品。
算力方面,公司一年利润超千亿,可以大量投入科技领域。
马明哲表示,人工智能已在平安主业的各个环节全面铺开,如2024年,中国平安AI坐席服务量约18.4亿次,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在公司风控和计算方面,人工智能打开了一个天窗,让公司能够更精准地定价;在营销方面,业务人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高效地出具方案。
此外,会上有股东提问平安的科技能力,称平安在金融保险领域的技术布局广、落地多,可与腾讯、华为、比亚迪并称为深圳科技“四姐妹”,希望了解在前沿科技领域有哪些规划。
马明哲回应称,平安一直坚持前沿科技布局,人工智能已在平安主业的各个环节全面铺开。他表示,人工智能时代有四大重要要素:算法、数据、场景、算力。目前平安有很庞大的数据库,包括九大数据库(五大医疗数据库、四大金融数据库),也具有综合金融和医疗健康方面丰富的应用场景,涵盖服务、理赔、风控等各类场景。他举例称,在公司风控和计算方面,人工智能让公司能够更精准地定价;在营销方面,业务人员可根据客户需求高效出具方案,“很多产品运用,没有场景是没用的”。算力方面,平安在深圳和上海有两个大机房,可支持平安和客户所需的算力。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也回应该股东称,“期待在人工智能时代,平安的竞争力会增强,不辜负科技四姐妹这样一个名称。”
据年报数据,中国平安自2024年第三季度起将原"科技业务"板块更名为"金融赋能业务",明确将科技战略定位为服务主业发展,通过降本增效、风险控制及业务协同创造价值。此次战略调整同步推进业务架构升级,平安依托陆金所控股、金融壹账通、平安健康、汽车之家等子公司构建金融赋能生态体系,以形成协同效应。
在核心技术布局上,平安持续聚焦关键技术研发与自主知识产权攻坚。截至2025年3月31日,集团累计斩获人工智能领域国内外竞赛冠军45项,专利申请总量达55435项,相关指标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同时,中国平安基于海量数据开展大模型训练,持续深化金融、医养等垂直领域大模型建设,累计沉淀超3.2万亿高质量文本语料、31万小时标注语音语料及超75亿张图片语料。其语音、语言、视觉大模型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准确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未来,平安将推动大模型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释放技术赋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