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公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拉开上市险企一季报披露的帷幕。
整体来看,中国平安一季度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第一季度,中国平安营业收入为2328.01亿元,同比下降5.2%;归母净利润为270.16亿元,同比下降26.4%。
同期,中国平安总资产突破13万亿元,达13.18万亿元。
由于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大部分为长期业务,因此营运利润能更直观评估业绩表现及趋势。一季报显示,中国平安的营业利润是基于4.0%的长期投资回报率计算,据此计算,今年一季度,中国平安的归母营运利润为379.07亿元,同比增长2.4%。
具体来看平安的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依旧保持稳健增长。一季度,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128.91亿元,同比增长34.9%,新业务价值率达32.0%,同比增长10.4个百分点。
其中,银保渠道、社区金融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幅度较大,也看出平安寿险改革成效。
一季度,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8%。记者注意到,为打通银保渠道,中国平安从去年至今动作频频,去年2月,平安引进了浙商银行原副行长吴建伟加盟平安人寿,分管银保事业部。平安也在持续巩固拓展与国有大行、头部股份行、城商行等合作。
此外,一季度社区金融服务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1.3%,存续客户全缴次继续率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对比之下,传统的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1.5%,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4.0%。截至2025年3月末,平安寿险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为33.8万人。
财产险方面,业绩表现较为稳定。平安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51.38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保险服务收入811.53亿元,同比增长0.7%;整体综合成本率96.6%,同比优化3.0个百分点。
银行方面,受市场变化、优化业务结构等因素影响,平安银行营收、净利润双降。一季度,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37.09亿元,同比下降13.1%;实现净利润140.96亿元,同比下降5.6%。一季度净息差降至1.83%,较去年同期下降18个基点;该行不良贷款率1.06%,与上年末持平。
但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零售端资产质量有所改善。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32%,较上年末下降了0.07个百分点。信用卡应收账款的不良率为2.40%,较上年末降低了0.16个百分点。
近年来,该行正开展零售改革,重点推动零售业务从高风险、高成本、高收益向中风险、中收益转型,逐步实现零售客群质量、资产质量、资产结构三方面提升。
保险资金投资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1.3%,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5.9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3%。
据介绍,为应对利率下行风险,中国平安主动逢高配置利率债,保持资产负债的良好匹配。还加大了价值型和科技成长型权益投资的配置,增加了优质另类资产布局等。
其中,截至今年一季度,中国平安的保险资金组合投资的债权计划及债权型理财产品规模为3599.94亿元,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6.1%,较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不动产投资余额为2066.15亿元,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