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A股市场下探回升,沪指、创业板指尾盘一度翻红。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4000.14点,微跌0.07%;深证成指报13240.62点,跌0.36%;创业板指报3122.03点,跌0.39%。沪深北三市全天成交19648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491亿元。
盘面上,在农业银行、工商银行股价双双创新高带动下,“大象起舞”行情再现,总市值排名前十的个股全部上涨,“三桶油”、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权重股较为活跃。尾盘,算力硬件龙头股集体上攻,助推创业板指走出“深V”走势,香农芯创、中际旭创等涨幅居前。总体来看,市场资金偏向流入银行、保险、医药等防御性板块进行避险。
银行板块逆势活跃
昨日,银行板块表现活跃,农业银行、工商银行股价均创历史新高。截至收盘,农业银行涨3.49%,总市值突破3万亿元,年内涨幅达68.10%。
就银行股后市,光大证券研报分析,复盘近十年银行板块走势,11月至12月跑出绝对收益率的概率为70%,次年1月跑出绝对收益率的概率为80%,银行股投资进入季节性顺风期。
据中国银河研报统计,2025年三季度,险资对银行股的持股仓位为27.95%,持仓市值占银行流通A股比重为3.99%。从持股数量看,险资对银行板块增持83.6亿股。基于上市银行前十大股东,截至9月末险资共配置23家银行,较上季度增加2家,其中10家获增持,同时出现多家险资新进,包括大行和区域行。
中信建投研报表示,险资长线资金、“国家队”、公募基金仍有较强增配银行的动力。国内银行基本面延续筑底,以底线思维、高胜率为核心诉求的配置型需求安全边际进一步提升。
医药板块持续走强
昨日,医药板块持续走高,免疫治疗、人脑工程、流感等多个方向表现活跃。截至收盘,人民同泰3连板,博晖创新以20%幅度涨停,建发致新、天益医疗涨超10%,盘龙药业、济民健康等涨停。
博晖创新11日晚公告称,近日,公司控股孙公司博晖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百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冻干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具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开展临床试验。
消息面上,近日,由上海阶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植入式无线脑机接口系统”已正式进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CMDE)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这是国内首个进入该“绿色通道”的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标志着中国在这一前沿科技领域的产业化进程迈出从临床验证到市场准入的关键一步。
市场研究机构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约26.2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29.4亿美元,2034年有望达124亿美元,十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7.35%。
银河证券研报认为,医药板块估值经历较长时间调整,近期呈现显著结构性修复趋势,但公募基金持仓水平仍低于历史均值,2025年在支持引导商保发展的政策背景下,支付端有望边际改善,创新药械有望获益。一是持续看好医药创新:下半年创新药BD仍将持续,全球主要央行降息趋势有望推动估值进一步提升;二是医药投融资有望复苏:二级市场行情回暖驱动一级市场投融资回升,CXO及上游景气度持续向好;三是医疗器械触底回升:招投标数据已有好转,以旧换新积压需求逐步释放。
2026年市场风格可能更趋于均衡
近期,沪指围绕4000点反复拉锯,板块风格主要呈现“一日游”态势,两市成交额维持在2万亿元附近。
东吴证券发布观点称,指数虽有调整但沪指依然稳在4000点上方,说明调整仍属于良性范围,只是科技股由于前期涨幅过大需要时间来消化获利盘,市场通过震荡代替调整的可能性比较大,可关注市场新热点的出现,消费、军工、机器人都有一定可能。
西部证券研报观点称,A股市场热点切换至消费、周期等防御性板块,导致成长赛道暂时承压。后续需重点关注两大主线:一是政策落地节奏,特别是人形机器人、核聚变、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领域的项目推进及民间资本参与情况;二是宏观情绪变化,若美联储12月降息预期兑现及国内PPI修复延续,有望提振市场风险偏好。
中金公司发布策略报告称,展望2026年,国际货币秩序重构逻辑进一步强化,AI革命进入应用关键期,我国创新产业迎来业绩兑现,上述趋势将继续支持中国资产表现。配置上,当前全球宏观环境及创新产业趋势等仍然相对利好成长风格,但成长领域经历一年多上涨后,估值有较多提升。A股市场风格可能更趋于均衡,经历过去三年去产能周期,叠加“反内卷”等政策推进,越来越多顺周期行业有望接近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