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股价再创新高,市值突破2.92万亿元!这一轮上涨并非偶然,背后是险资大举进场、基本面企稳与市场风格切换的共同作用。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已超六成,国有大行正成为资金布局的核心资产。
股价创历史新高,市场热度持续升温
2025年11月12日,农业银行A股盘中创下8.35元/股的历史新高,当日涨幅达0.6%,总市值正式突破2.92万亿元。这一价格不仅刷新了其自身的历史记录,也标志着国有大行在资本市场上的重新崛起。同期,工商银行等其他大型银行股同样创下历史新高,显示出板块整体走强的趋势。
从年内表现看,农业银行累计涨幅已超过60%,远超大盘平均水平。尽管成交额仅为3936.80万元,看似不高,但考虑到其庞大的市值和流通盘,这恰恰反映出股价上涨主要由机构主导,而非短期游资炒作。
险资加码、政策支持构筑上涨逻辑
近期多重信号支撑农行估值修复。据《中国证券报》披露,三季度险资大幅增持国有大行,农业银行前十大流通股东中首次出现险资身影。保险资金偏好高股息、低波动的蓝筹股,而农行目前股息率处于行业前列,且资本充足率达18.19%(截至2024年末),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与此同时,政策层面也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金融监管部门鼓励养老金、社保基金等参与权益投资,农业银行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银行”,自然成为这类资金的重点配置对象。此外,农银投资还参与出资设立规模达500亿元的浙江省社保科创股权投资基金,进一步强化了其与国家战略资金的协同关系。
基本面趋稳,净息差企稳释放积极信号
市场对银行股的信心回升,也源于基本面改善预期。根据上市银行三季报,42家A股银行前三季度合计营收超4.3万亿元,多家券商指出“业绩好于预期”。业内人士分析,虽然净息差仍处下行通道,但已出现企稳信号,叠加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为利润增长提供支撑。
农业银行管理层在近期公开场合亦强调将加大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领域的支持力度,体现出战略转型的主动性。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长期盈利能力,也为估值提升打开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