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这份成绩单,藏着县域经济的密码
最近农业银行发布的2025年三季报,给市场带来不少惊喜。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超过5500亿元,同比增长接近2%;更亮眼的是净利润突破2200亿元,增速达到3%以上。在银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这样的表现确实值得关注。
这份成绩单里藏着几个关键信息点。首先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表现突出,同比增长超过13%,成为拉动营收的重要引擎。其次是资产规模持续扩张,总资产突破48万亿元,其中县域贷款余额接近11万亿元,增速保持在10%以上。这些数据背后,反映的是农业银行在县域金融和财富管理领域的持续发力。
从产业链角度看,农业银行的业绩增长正在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上游的金融科技服务商明显受益,随着农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为其提供技术支持的IT企业订单量持续增长。资金端方面,农业银行凭借稳固的存款基础和优化的资金成本,降低了对同业负债的依赖,这给债券市场带来了新的业务机会。
在下游应用场景,农业银行的信贷投放重点与当前政策导向高度契合。粮食安全相关贷款增速超过25%,乡村产业和农户贷款增速也保持在20%以上,这些资金正在有力支撑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经济振兴。在财富管理领域,农业银行庞大的个人客户基础为第三方理财机构提供了广阔的渠道合作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正在呈现国有大行与股份制银行分化的格局。农业银行凭借政策红利和资金成本优势,在公司业务领域对部分股份制银行形成替代效应。同时,随着自身数字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农业银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第三方金融科技平台的替代作用。
在互补品方面,农业银行的业务拓展为多个行业创造了协同机会。其个人养老金服务的领先优势,为保险公司提供了重要的代销渠道;绿色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则与ESG投资产品形成良性互动。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农业银行通过专项贷款和债券发行,与券商投行业务形成互补。
当然,这份成绩单背后也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风险点。净息差虽然企稳但仍处于历史低位,未来如果利率进一步下调,可能会对利息收入造成压力。县域贷款的快速增长虽然支撑了业绩,但也需要密切关注潜在的资产质量变化。此外,财富管理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增长,其可持续性还要看资本市场的表现。
综合来看,农业银行的三季报不仅反映了其自身的经营状况,更折当前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县域金融的深耕、财富管理的转型、数字化的推进,这些战略重点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增长。对于投资者而言,后续需要重点关注县域贷款质量、存款成本变化等关键指标,才能更准确地把握银行业的发展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