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登顶市值榜首,大象起舞背后的逻辑
农业银行近期取代工商银行,成为A股市场市值最大的公司,总市值达到2.83万亿元,年内涨幅高达51.5%,这一变化标志着A股市场风格正在发生深刻转变。农行不仅实现了股价“14连阳”,更在10月17日率先突破1倍市净率(PB),结束了国有大行长年“破净”的历史。相比之下,工行、建行等其他大型银行PB仍低于0.8倍,估值差距明显。这一轮上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政策支持、基本面优势与市场风格切换共同作用的结果。
推动农行领跑的因素有多重。首先,其深耕县域金融的战略成效显著,客户粘性强、负债成本低,形成了独特的息差韧性。其次,国家对国有大行“压舱石”地位的明确支持,叠加财政注资预期,增强了市场对其资本实力和长期稳健性的信心。此外,农行积极推进“村改支”,加速整合地方农商行资源,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下沉市场的领先地位。这些因素共同支撑了其ROE稳定和估值中枢上移的趋势。
风格切换已至,大盘蓝筹重回舞台中央
从整体市场来看,A股正经历从小微盘向中大盘风格的均值回归。Wind数据显示,上证50指数近一个月上涨4.33%,创下年内新高,而中证2000和北证50则分别下跌0.25%和6.77%。这种“跷跷板”效应的背后,是资金对业绩确定性和避险属性的重新偏好。尤其在三季报窗口期,机构资金更倾向于配置基本面扎实、流动性好的龙头公司。
我注意到,不少绩优基金也在进行“由小变大”的调仓。例如永赢科技智选、诺安研究精选等产品,纷纷从小市值成长股转向中际旭创、中芯国际等大市值核心资产。这不仅是出于对AI产业链龙头的看好,更是基金规模膨胀后流动性管理的必然选择。当一只基金规模从不足亿元飙升至百亿级别,基金经理自然难以在交易不活跃的小票上大规模建仓。
我看农行:不是短期炒作,而是价值重估的开始
坦白说,看到农行能站上A股市值第一的位置,我起初也有些意外。但深入分析后,我认为这不是一场“情绪驱动”的泡沫行情,而是一次基于基本面改善和政策红利释放的价值重估。农行之所以能成为“排头兵”,关键在于它把国家战略真正落到了实处——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县域扩张,每一步都踩在政策节奏上。
更重要的是,当前A股生态正在重塑。监管鼓励分红回购、强调ESG治理、推动新质生产力,这些都在引导资金流向那些经营稳健、回报股东、具备长期竞争力的企业。农行的高股息、低波动、强防御特性,恰恰契合了这一趋势。虽然短期内涨幅较大可能带来技术性回调压力,但我相信,国有大行集体告别“破净时代”是大势所趋,而农行已经走在了前面。
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大象起舞”的景象。但这不是简单的轮动,而是市场理性回归、价值投资抬头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