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量完全超出我们的预期,销售顾问已经全员上阵,但还是有点应接不暇。”11月21日至11月30日,第二十三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广州车展”)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办,有合资品牌展台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感叹道。
据了解,本届展会以“新科技·新生活”为核心主题,总规模达22万平方米,现场汇聚1085辆展车,其中全球首发新车93辆,新能源展车629辆。身处现场,记者感受到巨大的观展热情,展馆入口处排起长龙,各大品牌展台都围满了观众。行业竞争格局得以显现,自主品牌强势占据C位,外资品牌加速推进本土化战略,产业链上下游加速协同融合。
电动化智能化是关键词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5年1月份至10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达1294.3万辆,同比增长32.7%。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累计销量达到1028万辆,同比增长24%,市场渗透率突破52.9%。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研究员胡麒牧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汽车市场已经迈过电动化普及的临界点,进入规模化、市场化发展的“加速冲刺期”。新能源汽车不再仅仅是政策驱动下的替代选择,而已成为消费者主流购车意向所在。电动化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驱动着产品研发、供应链布局、商业模式乃至整个产业生态的深刻重构。
这种变化,在本届车展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多家主流车企集中展示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技术成果与创新解决方案。
自主品牌方面,广汽集团全面展示“番禺行动”成果;吉利银河推出V900,进军高端MPV市场;长城汽车携哈弗、坦克、长城炮等六大品牌超30款车型参展,重点展出坦克300极地版、欧拉5等限定车型及Hi4-Z/Hi4-T技术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长城汽车首席技术官吴会肖在此次车展上正式发布长城VLA辅助驾驶大模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行业正处在关键转折点,辅助驾驶的进化本质是认知能力的不断升级。”吴会肖对记者表示,该技术将为用户带来更智能、更安全的驾驶体验。
面对自主品牌的强势突围,外资品牌迅速调整战略,以深度本土化布局展开反攻。福特智趣烈马基于本土化架构打造,搭载NVIDIA高端芯片与激光雷达,精准匹配中国市场对智能驾驶的需求;别克至境世家引入Momenta技术加持的城市NOA功能,将本土化智能体验推向新高度。
此外,多家超豪华品牌缺席本届广州车展,折射出市场的激烈竞争。
胡麒牧表示,2026年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大浪淘沙的关键年。随着车企竞争进入深水区,技术创新、本土化适配和用户体验将成为决胜关键。
产业链协同创新
本届车展不仅是整车企业同台竞技的舞台,更是汽车全产业链协同发力的展示窗口。
在产业链配套展区,无锡江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立体车库解决方案引发关注。该公司技术总监刘成龙对记者介绍,立体车库采用垂直升降存储方式,核心亮点在于其精准的防火设计——每个车库单元间均配备独立防火墙,可在新能源车突发起火时有效隔离风险,避免火势蔓延至其他车辆。更值得一提的是,配套的自动充电机器人能实现“停充联动”,车辆停放后自动插入充电枪,充满电后自动拔枪,全程无需人工干预,为新能源汽车的日常使用提供了更便捷、安全的解决方案。
小鹏汽车选择以汽车产业技术为基础,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其展示的仿生机器人凭借独特的运动控制技术吸睛无数。据工作人员介绍,该机器人实现了类似“猫步”的灵活运动姿态;在技术架构上,采用紧耦合集成方案,将汽车三电系统、感知系统、规划系统等复杂模块融入机器人体系,并搭载端到端AI大模型,具备持续自主学习与能力强化的特性。目前,该机器人已在广州工厂投入实训,承担装配与巡检任务,未来还计划走进品牌门店与展厅,承担产品介绍、展示等服务职能。
另外,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展出最新电池技术解决方案,其与广汽集团、京东联手打造的埃安UTsuper车型在此次车展上成为焦点。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电池等核心供应链企业已从“配套商”升级为“共创者”。随着汽车产业进入深度转型期,未来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一产品的比拼,而是科技生态的全面较量。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场景需求的精准满足,将成为车企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