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全固态电池中试产线建成投产的消息在周末持续发酵。根据央视新闻报道,这条国内首条大容量全固态电池产线已在广汽集团建成,目前正在进行小批量测试生产。从技术参数看,新产线在行业内率先具备了60安时以上车规级全固态电池的批量量产条件。
全固态电池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核心差异在于彻底摒弃了液态电解液。数据显示,全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后,耐热性能实现质的飞跃,能够承受三四百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而传统液态电解液仅能承受一百多摄氏度至不到两百摄氏度。这种材料层面的革新直接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生产工艺的改进同样值得关注。在负极制造环节,传统液态电池需要经过原浆、涂布、滚压三道独立工序,而干法工艺直接将原有工序三合一,既降耗又提升效率。技术改进使得面容量从传统湿法工艺的不到5毫安时每平方厘米提升至最高7.7毫安时每平方厘米,这意味着电池能量密度的大幅提升。
广汽集团相关人员透露,现在开发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比现有电池高了接近一倍。具体到应用层面,500公里以上续航的车辆使用后有望达到1000公里以上的续航水平。按照规划,2026年将进行小批量装车实验,2027年到2030年期间逐步实现批量生产。
这一技术突破的产业意义不容小觑。由于全固态电池工艺与传统液态电池工艺存在较大差异,生产工艺的变动带来了巨大设备需求和基础建设需求。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商业银行已经在部分项目建设中提前布局,通过与相关龙头企业战略合作,加大对新项目的信贷投放。
从广汽集团整体战略观察,全固态电池产线的建成只是其科技转型的一个缩影。在2025广州车展上,广汽首次设立科技广汽展区,集中展示番禺行动实施一周年以来的成果。公司通过全面导入IPD流程,业务效率提升约50%,新车开发周期从26个月缩短至18个月。
同时,广汽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全新品牌启境正式亮相,标志着车企与科技公司的生态竞合进入新阶段。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透露,在具身智能机器人方面,公司已推出第二代载人轮足机器人GoMove,计划2027年启动大规模量产。
从资本市场表现看,广汽集团连续3日融资净买入累计5277.15万元,显示资金对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突破的认可。不过,当前公司市盈率为负值,市净率0.70倍,股价表现与技术创新进展之间仍存在一定落差。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进程仍面临挑战。从实验室技术到规模化量产,从成本控制到供应链完善,都需要时间验证。但广汽集团率先建成中试产线,无疑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技术升级打开了想象空间。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