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全固态电池中试产线正式建成试产,具备60Ah以上车规级批量制造能力——这不仅是广汽在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上的关键突破,更可能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从“跟跑”转向“领跑”的标志性一步。
中试线落地:从实验室到量产的关键跨越
根据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在2025广州车展上的透露,广汽全固态电池中试产线已建成并投入试产,率先具备60Ah以上车规级全固态电池的批量制造条件。这意味着广汽已成功跨越了全固态电池从实验室研发到工程化放大的核心瓶颈,实现了国内首次大容量、高一致性电芯的稳定产出。
这一进展并非孤立的技术展示。相关观点指出,该中试线的建成标志着广汽向小批量装车验证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为2026年实现规模化量产和搭载昊铂高端车型铺平了道路。目前信息有限,但可以确定的是,广汽采用的创新复合固态电解质与界面调控技术,显著降低了电池内阻,提升了离子导通效率,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约40%,循环寿命超过1000次,并可在-30℃至80℃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
技术潜力与产品前景:续航破千不是梦
市场普遍关注全固态电池带来的续航革命。据IT之家报道,广汽埃安昊铂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达400 Wh/kg,直接支持整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这一数据若能在实车上兑现,将极大缓解用户对补能焦虑的担忧,重塑电动车使用体验。
结合广汽近期动态来看,这项技术正处在加速落地阶段。公司计划于2026年将全固态电池应用于昊铂车型,而新任总经理閤先庆也在车展上宣布,2026年广汽自主品牌将推出9款新车型,其中很可能包括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旗舰产品。与此同时,广汽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启境”品牌首款车型也将在2026年中上市,不排除未来实现“固态电池+乾崑智驾”的高端组合。
需要强调的是,当前仍处于中试阶段,后续还需开展小批量装车测试,验证安全性、耐久性及成本控制能力。量产节奏和终端售价仍是未知数,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产业影响:重塑竞争格局的潜在变量
广汽此次突破,不仅关乎自身产品竞争力的跃升,更可能带动整个产业链升级。作为国内最早布局全固态电池的车企之一,广汽的技术进展或将刺激其他主机厂加快研发步伐,推动行业整体技术迭代。
尤其是在当前广汽面临销量下滑、业绩承压的背景下(2025年前三季度净亏损超43亿元),全固态电池成为其扭转局面的重要战略支点。通过技术创新构建差异化优势,广汽有望在高端新能源市场占据有利地位,助力中国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掌握更多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