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昊铂刚刚拿下全国首个时速120公里的L3级高速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并第一时间发布了实测视频——画面中,车辆在G0425广澳高速上以120km/h行驶,驾驶员双手离开方向盘,中控屏显示“L3自动驾驶已激活”。这一幕不是演示动画,也不是封闭场地测试,而是真正驶入了开放道路。这意味着,中国高阶智驾终于从“辅助驾驶”迈进了“系统主导驾驶”的新阶段。
这次拿到牌照的车型是广汽与华为联合打造的昊铂A800,也是双方深度合作的首款旗舰轿车。它搭载的是华为乾崑智驾ADS 4系统,配合广汽自研的星灵安全守护体系,构成了L3落地的核心技术底座。全车配备了34个高精度传感器,包括4D毫米波雷达、高线束激光雷达和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实现360全天候感知覆盖。更重要的是,整车采用八大系统冗余设计,涵盖计算、通讯、制动、转向等关键模块,确保单一故障不会导致失控——这是L3得以合规上路的安全前提。
我一直在关注国内智驾的发展节奏,说实话,此前很多所谓的“城市NOA”仍停留在L2++范畴,本质上还是需要驾驶员全程监控。而这次广汽昊铂拿到的测试许可,明确允许在指定高速公路主路上、车速不超过120km/h的条件下进行L3级测试,意味着责任主体开始由驾驶员向系统转移。这背后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政策推进的结果。今年9月,工信部公开征求《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国家标准意见,首次对L3做出明确定义:在设计运行条件下,用户可完全脱离驾驶任务,只需保持接管能力。紧接着八部门联合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提出要推动L3车型生产准入试点。
在我看来,广汽昊铂这次的动作,其实是踩准了“政策+技术+合作”三重节点。作为传统车企“国家队”,广汽没有选择单打独斗,而是牵手华为,在智能化领域走出了一条“制造实力+科技赋能”的新路径。这种模式既保证了整车安全与品控体系的成熟度,又借力头部科技公司的算法与感知能力,形成了真正的协同优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昊铂A800的L2++版本已经具备与L3同源的技术架构,也就是说,一旦法规全面放开,量产切换几乎可以无缝完成。这也让我相信,未来一两年内,我们很可能会看到首款真正意义上合法合规、能在全国部分高速路段实现“脱手脱眼”的智能电动车落地。
11月21日,这款车将在广州车展正式亮相。我期待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功能演示,而是一个可复制、可推广、可监管的高阶智驾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