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管理层换血背后:一场背水一战的改革?
冯兴亚卸任总经理、閤先庆接棒的消息,乍看是常规人事调整,但放在广汽连续多个季度亏损、销量滑坡的背景下,显得格外耐人寻味。作为老牌车企,广汽这次管理层重组,更像是对市场丢出的一张“自救牌”。
“新广汽”需要新血液
公告里那句“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不是空话。閤先庆的履历很有意思——从广汽本田销售本部本部长到统管丰田、传祺、埃安三大品牌,再到如今掌舵集团,他的职业路径几乎踩准了广汽从燃油车到新能源的转型节点。而新引入的海外业务负责人陈家才,此前在赛力斯和奇瑞主导国际化,显然广汽想复制对手的出海经验。这种“内部老将+外部专才”的组合,透露出广汽既要稳住基本盘,又想突破短板的意图。
亏损背后的结构性难题
广汽的困境不是偶然。前三季度销量下滑近12%,除了广汽丰田微增,其他品牌全线下跌,尤其是新能源主力埃安销量下滑近20%。对比同行,比亚迪靠垂直整合稳坐利润王,长安、吉利在混动领域加速超车,广汽却困在“燃油车失血、新能源青黄不接”的夹缝里。更值得玩味的是,广汽曾早早牵手华为却中途“分手”,错失问界式的合作红利,如今重启“启境”项目能否翻盘还未可知。
“番禺行动”能带来转机吗?
从补充材料看,广汽的“番禺行动”已初见成效:研发周期缩短、采购成本下降、海外销量增长36%。但改革深水区的挑战更大——合资品牌话语权弱化、自主高端化迟迟未破局、智能化技术依赖外部合作,这些问题不是换帅就能立刻解决的。管理层重组更像是为战略执行“铺路”,但市场留给广汽的时间不多了。
投资者的观察清单
广汽这一轮调整,短期或许会提振市场对改革决心的信心,但长期要看两点:一是閤先庆能否打破内部“山头文化”,真正推动资源向新能源倾斜;二是与华为的二次合作能否避开“技术空心化”陷阱。对于普通投资者,不妨把这次人事变动看作观察广汽转型决心的窗口,但切记“抄底”需谨慎,毕竟车企逆袭的故事里,剧本写好和票房大卖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