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巨亏17.74亿,但背后藏着一场“翻身战”
广汽集团第三季度净亏损17.74亿元,前三季度累计亏损高达43.12亿元,营收同比下滑超10%。这一数据一经披露,迅速引发市场关注。表面上看,这是一份难言乐观的财报——利润由正转负、毛利率承压、资本回报率偏低,财务评估多项指标亮起黄灯。但若只盯着亏损数字,可能就错过了广汽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从经营数据来看,广汽第三季度营收为241.06亿元,同比下降14.62%。官方解释称,亏损主因是国内汽车行业竞争加剧、需求结构升级导致销量与盈利双降,同时上年同期如祺出行上市带来的估值溢价抬高了基数,使得同比降幅尤为明显。这些因素确实不容忽视,尤其是在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攀升、价格战未歇的背景下,传统车企的盈利空间正被不断挤压。
环比双增:亏损中的“积极信号”
有意思的是,尽管同比大幅下滑,但细看季度环比数据却透露出一丝暖意。根据《华夏时报》报道,广汽第三季度合并营业总收入达243.18亿元,环比增长6.98%;汽车销量42.84万辆,环比上升11.49%。这已是其在推进“番禺行动”一体化改革后,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营收与销量的环比双增长。
自主品牌表现尤为突出:广汽埃安第三季度销量突破7.27万辆,环比增长18.13%,新车型AION V Home成为增长主力。合资板块也显现出韧性,广汽丰田销量近20万辆,同比增长9.15%。更值得关注的是,由广汽丰田研发的纯电车型铂智3X已登陆香港,并进入丰田全球销售体系——这是首款由中国本土团队主导开发并反向输出至全球品牌的电动车,意义非同寻常。
我看广汽:不是在挣扎,而是在重构
说实话,看到亏损数字的第一反应是担忧。但我仔细梳理后发现,广汽并非被动挨打,而是在主动重构自己的生存逻辑。
我在关注这家企业时注意到一个关键变化:它不再只是“造车的”,而是试图成为“出行生态的构建者”。比如与华为联手打造高端智能品牌“启境”,数百名华为工程师常驻广汽研发体系,从产品定义到用户体验深度参与,这种合作层级远超普通技术采购。再比如联合京东、宁德时代推出“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整合制造、电池与渠道资源,探索C2M模式——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跨界合作,而是对整个汽车产业链条的重新定义。
还有它的海外布局:前三季度海外销量同比增长36.5%,业务覆盖85国,计划2026年在欧洲交付两款全球战略车型。这种“生态出海”模式,比起单纯出口更有可持续性。
当然,挑战依然巨大。飞行汽车、具身机器人、V2G项目……这些前沿投入短期内难言回报。资本市场也在观望,主力资金近期呈净流出状态,市场情绪偏谨慎。
但在我看来,广汽正在用三驾马车拉动转型:自主品牌向上突破、合资品牌稳中求变、海外市场加速扩张。这条路能不能走通?我不知道。但至少,它没有躺平,而是在激烈变革中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节奏。对于这样一家仍在奋力突围的传统车企,或许我们该多一点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