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子公司一笔2695万元的委托贷款,可能收不回来了。
这不是什么小道消息,而是广汽集团在10月17日发布的正式公告。事情的核心是:其全资子公司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简称“广汽部件”)曾向参股公司长沙麦格纳汽车外饰有限公司提供委托贷款,目前余额为2695万元,已于10月14日到期,但很可能无法足额收回。
这笔贷款最初是在2022年通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批准的,额度不超过3675万元,利率参考LPR,期限三年,广汽部件持股49%。长沙麦格纳本身是广汽部件与麦格纳国际(香港)合资的企业,主要为广汽在长沙的整车项目做配套。按理说,业务关联紧密,风险可控。
但现实并不如预期。近年来,汽车行业竞争白热化,配套企业日子不好过。长沙麦格纳产销量大幅下滑,经营持续波动。虽然公司在2023到2024年通过拓展客户、降本增效等手段有所改善,并偿还了部分股东贷款,但今年情况再度恶化——主要客户销量继续下滑,更关键的是,控股股东麦格纳因战略调整,打算退出合资。这一举动直接动摇了企业的存续基础。
广汽在公告中明确提示:这笔2695万元的贷款存在“无法足额收回”的风险。不过,公司也强调,该金额仅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约0.02%,影响有限。更重要的是,这笔贷款已经“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意味着财务上早已做好最坏打算,不会对当期或后期利润造成重大冲击。
看到这里,我倒是松了口气。从风险敞口来看,广汽这次确实控制得不错。2695万元,对于一个千亿级车企来说,连“毛毛雨”都算不上。而且提前计提坏账,说明管理层对风险有清醒认知,财务处理也够谨慎。
但这件事背后透露出的信号,值得深思。首先,即便是与大厂麦格纳的合资项目,也扛不住行业下行的压力;其次,核心客户一旦销量滑坡,整个供应链就会迅速陷入困境;最后,外资股东的战略撤退,往往来得突然,留给中方的时间不多。
在我看来,这不仅是广汽的一次小规模风险暴露,更是当前汽车产业链脆弱性的一个缩影。整车厂在降本增效,供应商的日子只会更难。未来,类似的风险事件或许不会是个例。对于投资者而言,看车企不能只看销量和新车发布,还得盯紧它的上下游生态是否健康。
好消息是,广汽已表态将与麦格纳协商处理后续事宜,包括资产清理和债务清偿,尽量保障自身权益。这场风波大概率会平稳落地。只是,产业链的寒冬,可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