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搭载华电科工旗下深圳市通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气体扩散层的氢燃料电池环卫车,在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街道正式投运并开展常态化环卫作业。这一事件标志着通用氢能液冷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产品成功实现首次上车应用,成为该公司深耕氢燃料电池产业链核心环节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氢燃料电池的呼吸通道与导电桥梁,气体扩散层的性能直接决定电池运行效率与使用寿命。长期以来,该核心材料被国外企业垄断。通用氢能已建成并投产年产能超百万平方米的气体扩散层生产线及三十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生产线。这一突破性进展发生在华电科工刚刚签署34.15亿元海上风电项目合同之后,显示出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持续发力。
从技术层面观察,华电科工在氢能领域的布局并非孤立行为。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拥有专利1,559项,其中发明专利303项,国际专利13项。这些专利主要涉及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高端智能制造等领域。特别是在电解水制氢产品核心材料和装置方面的技术积累,为此次气体扩散层的成功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融资数据显示,华电科工近期连续4日融资净买入累计6350.6万元,其中11月11日单日融资净买入达4616.81万元,创近一年新高。这种资金流向与公司近期在新能源领域的连续突破存在明显关联。尽管11月14日股价出现2.31%的调整,收盘于8.02元,但融资余额仍维持在2.23亿元水平。
从业务结构分析,华电科工已形成物料输送工程、热能工程、高端钢结构工程、海上风电工程、工业噪声治理工程、光伏、氢能等多元化业务板块。氢能作为公司新兴业务板块,在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的《能源法》明确将氢能纳入能源管理体系后,获得了更明确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支持。公司此时实现气体扩散层的上车应用,恰逢政策东风。
值得注意的是,华电科工在技术创新方面持续投入。公司开发的《节能低碳散料带式输送系统成套技术》于2025年1月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同时,在海上风电领域,公司成功研发出一套新型TLP漂浮式风机基础结构方案,是国内首个获得DNV认证的TLP漂浮式风机基础方案。
此次气体扩散层的成功上车,不仅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更意味着华电科工在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领域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应用的关键跨越。在氢能产业被纳入国家能源战略的背景下,这一突破为公司在新兴能源领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随着氢能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公司在氢能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技术积累有望转化为更显著的市场竞争力。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